首页 > 正文
保障“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代表委员这样说

  “人口老龄化率不断攀升,养老服务为何迟迟跟不上?”“居家养老能否实现?”“年轻人为何对三孩政策持观望态度?”“延长产假也不敢生,女性就业公平如何保障?”1月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和重庆日报联合策划的 “2022两会直播间——对话民生 传递心声”正式开播,市人大代表、重庆瑞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渝北区工商联副主席朱炳清和市政协委员、渝中区统计局局长、农工党渝中区委会主委王月婷走进直播间,与网友们就“一老一小”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养老的短板在哪里——

  养老机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5.98万,老龄化率20.8%;有养老机构1453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132个、养老床位2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6张。

  “许多地区养老机构严重不足,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作为渝北区医疗医学商会会长,朱炳清对医养护结合有自己的思考。他发现养老机构还普遍没有和医疗、互联网以及专业的护理挂钩。“没有医疗保障、专业护理、远程诊疗作后盾,老人若突发脑溢血、心机梗死等危险疾病,就可能导致抢救不及时,轻者留下后遗症,重者失去生命。”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社会资本参与度还不够高。”王月婷表示,她在云阳、奉节等地和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调研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养老机构少,盈利有限,加之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供需不平衡,这就造成了老年人“不愿意进养老机构,进了也达不到预期”的局面。

  如何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有效衔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努力让老年人过上舒适惬意的晚年生活,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朱炳清说,政府要重视老龄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同时做好购买服务,找准需求精准施策,让困难老人舒眉展颜,让家的“港湾”更温暖。

  谈及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朱炳清提出了构筑养老社区的设想。“我们可以引进社会力量,打造集互联网、医疗、护理、养老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养老社区里的住房须配有无障碍通道、紧急呼叫器、养老食堂、康复中心等基础设施设备,真正让老年人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晚年生活。”

  朱炳清还建议,可以通过与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合作,把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同时确保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上门急救。

  王月婷对朱炳清的建议表示赞同,她提倡从需求出发,分类确定养老方式。“对于家庭条件较好,愿意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我们就要在完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提供高质量服务上下功夫;对于愿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我们就需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建立社区老人的档案,与每位老人保持联系;此外,如果一个家庭中几位老人愿意一同去养老院,我们也可以搞家庭养老的模式。”

  王月婷表示,应该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构筑起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有效衔接、相辅相成的有效养老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朱炳清和王月婷都提到,要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关爱。

  居家养老能否实现——

  能,但需要在医疗配套设施建设上下大功夫

  直播中,不少网友积极参与讨论。一位网友在线提问:在经济压力、传统观念、环境适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很多老年人倾向选择居家养老,那居家养老能否实现,又伴随着哪些问题?

  对于网友的提问,朱炳清表示,“居家养老可以实现,但必须在三个方面具备条件。”首先是在距离老人住处5-10分钟路程范围内应有医疗抢救机构;其次要用互联网、物联网对老人的身体状况等进行监控;再者就是要实施一对一负责制,社区干部、志愿者或者老人家属,要与老人一对一“结对子”,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

  王月婷补充道:“实现居家养老,一方面要解决老人吃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突发疾病治疗的问题。”她认为,主城公共医疗资源较为富集,可以在探索实现居家养老方面先行一步。

  年轻人对“三孩政策”持观望态度——

  还需出台配套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去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三孩政策”正式出台。

  政策出来了,但是许多年轻人却选择观望,不少年轻人觉得“养孩子负担太重”,教育、医疗、住房、工作等都是问题。对此,王月婷很有感触。“现如今养育一个孩子,生活、教育、医疗等成本比从前增加许多,特别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有二孩或者三孩就意味着现有的生活质量要下降,这是很多年轻人需要考虑的。”

  除此之外,王月婷还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家长之间“内卷”严重。“现阶段适龄生育的大多数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教育上都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但越是大城市,教育的压力就会越大,不愿意将就的适龄生育人群生育的意愿就比较低,至少愿意生育的时间会有所推迟。”

  那如何卸下年轻人的“生育包袱”?朱炳清表示,首先要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解决上班族的后顾之忧。目前适合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供给严重不足,育儿嫂难请、工资高、专业化程度不高,“孩子谁来带”困扰着很多年轻人。其次要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再者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王月婷补充说,“可以制定父母育儿假,根据家庭孩子数量分别享受一定的带薪假期。”此外还可实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例如对生育三孩的家庭在购房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或提供保障性住房等;在个人所得税上,对生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减免额度。

  产假延长,女性求职却受挫,如何保障女性公平就业——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分担企业压力

  2021年12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修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在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80日。

  “产假延长80天,原来的工作还能保住么?”“产假延长了,企业用人成本增加,那还招女性么?”如何保障女性就业公平,成为直播间许多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要探索一种责任多方共担机制,企业和政府分别承担一部分责任,来平衡矛盾。”朱炳清和王月婷都表示,“三孩政策”关乎民生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企业要主动担起社会责任,适当承担女职工在休假期间的福利待遇。同时,政府需要给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从而共同保障女性平等的就业环境。

  结合自己经营企业的经验,朱炳清说:“具体来讲,企业一方面要善待生育期的女员工,保证生育假足额执行,育期工资足额发放,不设卡、不搞隐形歧视。另一方面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特殊时期女员工的管理工作,主动给予关怀和照顾。”同时他表示,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负担较重,政府应考虑企业的现实困难,合理划定企业责任,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减轻企业雇佣女职工的顾虑。

  “一老一小”是百姓关心的大事,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千家万户。在1小时的直播里,朱炳清和王月婷各抒己见,共同为重庆“一老一小”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据悉,二位代表委员将持续关注养老和育儿问题,在即将召开的全市两会上,朱炳清将提交“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专业护理+养老’的建议”,王月婷将提交“关于智慧养老和加大对0-3岁托育机构投入”的提案,把市民的心声、建言带到两会。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24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