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植物“美颜”“理发” 江津街头绿地提质“花样”多

老城区的行道树被修剪成“盆景”。

  实施街头绿地提质工程,是2021重庆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街头绿地如何提质?

  “重庆市最美街头绿地”的不少候选项目都亮出了各自“花样”。江津区西江大道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江津区对西江大道、鼎山大道、清栖路、柳林路、大同路5个项目实施了全面景观提升,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

  在街头绿地提质中,无论是新城区宽阔的主干道,还是老城区最窄仅约1米的人行道,江津区城市管理局都因地制宜,精心“绣花”,为植物“美颜”“理发”,给城市添美景。

  因地制宜

  绿化不增反“减”

  让原有植物“容光焕发”

  西江大道位于江津滨江新城,串联起市民广场、滨江商务中心、南北大道等重要节点,是很多人进出滨江新城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条城市主干道,西江大道的园林绿化有较好的基础。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平均宽度达到9米左右,两侧的人行道也各有约3.5米宽的绿化带。

  “对这样已经有较好基础的街头绿地进行提升,难度其实比打造一个新的街头绿地更难。”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园林高级工程师刘晔说,与不少街头绿地提升的方法不同,西江大道的街头绿地提升不是做绿化的“加法”,而是做“减法”。

  西江大道的中央绿化带原本拥有多层绿化景观,植物看似丰富,景观却并不理想。因为上层植物挡住了中层、下层植物的采光,导致不少植物该开花时不开花,或者花量少。

  因此,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对西江大道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塑形”梳理,强化中央绿化带的层次感,对上层植物进行合理修剪,提高枝下高,确保中层、下层植物有足够光照,能健康生长。

  同时,西江大道上的老弱灌木和断桩死株也进行了更换。通过街头绿地提质,西江大道的原有植物“容光焕发”。植物搭配实现了常绿与落叶兼顾,色叶开花和香化交融,绿化景观整洁大气、丰富通透。

  精心修剪

  人行道上造“盆景”

  老树有了新“发型”

  除了对城市主干道进行街头绿地提质外,江津区还对人流较为密集的部分重要道路实施了街头绿地提质工程。位于江津老城区的大同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大同路是江津老城区出了名的“老路”。一方面是因这条路历史悠久,另一方面是道路周围老旧居民楼较多。刘晔坦言,对这样的“老路”进行街头绿地提升,难度不小。

  因周围环境受限,大同路人行道最窄的地方,宽度仅约1米。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成为了大同路主要的绿化景观。大同路的街头绿地提质工程,也首先从行道树“理发”开始。

  “大同路的行道树修剪,不是简单的修枝整形。我们希望通过精心修剪,让这里的行道树既美观又实用。”刘晔介绍,大同路的行道树多为在这里已扎根生长数十年的小叶榕,枝繁叶茂。

  但也因为如此,道路周边的商户和住户,采光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有的树枝挡住了商户的招牌,甚至快要伸进住户家中。同时,一些行道树存在倒伏的隐患。

  为了尽量发挥行道树的绿化作用,江津区城市管理局给大同路上不同区域的行道树设计了不同的“发型”。

  在人行道较宽的区域,行道树被修剪为整齐的伞状“发型”,既为行人遮阴,又与旁边的居民楼保持一定距离,留出足够的采光,不影响周围的商户和住户。

  在人行道宽度仅约1米且靠近商业步行街短距离区域内,行道树的枝叶被精心修剪成为一朵又一朵的“圆球”。每棵行道树看上去就如一个大型“盆景”,既美观又有特色。

  “虽然舍弃了这段短距离的行道树覆盖率,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采光,另一方面也为城市道路景观增添了一点特色和变化。”刘晔说,大同路上行道树的这些新“发型”,受到了很多行人喜爱。

  接下来,江津区还将继续实施街头绿地提质工程,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新风景。(刘波)

编辑: 刘磊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9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