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1月23日电(葛琦 熊伟)寒冷的冬日里,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新拱村窑火正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砂陶迎来又一个烧制旺季。
砂陶又名“烘笼钵钵”,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是西南片区百姓们的“取暖神器”。冬日里百姓们在砂陶中盛上用柴禾烧成的木灰并埋上木炭,便能感受到融融暖意。
梁平砂陶采用当地独特的红豆子泥,经过选土、揉泥、制坯、晾干、烧窑、上釉等多道工序烧制而成,具有造型别致、经久耐用、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为保护、传承非遗技艺,梁平区引导手艺人制作砂锅、茶具等新品种,以拓展与现代审美情趣相适应的消费群体,让砂陶技艺历久弥新。
寒冷的冬日里,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新拱村窑火正旺。新华网发(刘辉 摄)
砂陶师傅正在制坯。新华网发(刘辉 摄)
砂陶师傅用铁钩将刚出炉的砂陶放入釉洞中上釉。新华网发(刘辉 摄)
烧制好的陶坯在院坝里集中晾晒。新华网发(刘辉 摄)
砂陶师傅正在检查陶坯质量。新华网发(刘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