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川:以工代赈建新貌 富民强村助振兴

村民在产业耕作道项目施工现场施工。记者 刘晓娟 摄

村民在李家院落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施工。记者 刘晓娟 摄

  硬化耕作道、安装排污管、修建停车场……11月4日,几十个当地村民在头渡镇前星村以工代赈市级示范工程各个点位上有序开展工作。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今年,我区大力实施头渡镇前星村以工代赈市级示范工程,主要建设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赈济作用

  村民实现就近务工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是发挥赈济作用,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学习新技能,拓宽自身就业渠道。”头渡镇镇长罗安伟说。

  在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前,由头渡镇党委牵头把关,按照务工组织方案,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针对性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坚持扶志扶智紧密结合,为村民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奠定基础。

  在产业耕作道项目施工现场,村民在和水泥、硬化耕作道。村民广小林是现场的杂工,他以前靠种粮食和帮人打笋维持生活,他说,自从在以工代赈项目点务工后,现在他一天150元的工资,平均一个月能做20多天,能挣3000多元,工资按时发放,还能照顾家里。

  村民李兴文也是施工队的一员,自从今年前星村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后,他参与了项目建设。他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天收入算起来还不错,这比在外面打工还强。”

  罗安伟介绍,头渡镇坚持将以工代赈“赈”的作用放在首位,由村集体统一组织派遣劳务,管理务工人员,就近组织村民参与务工,且保证工程款的16%以上用于劳动报酬发放,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吸收就近村民76人参与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发放劳务报酬260万元以上,可使务工村民人均增收3万多元。

  完善基础设施

  激发旅游发展后劲

  前星村平均海拔高度1100米,优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可该村道路狭窄、路网单一、水利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

  前星村是我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之一,今年,该村成为重庆市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之一,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的实施,给前星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05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3090万元,区级整合统筹资金1739万元,引进社会投资资金1221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530万元。

  项目规划建设期为2021年~2023年,建设内容包括路桥升级改造、饮水安全提升、沟渠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停车场、产业路、耕作道、千亩产业基地等,预计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前星村的旅游接待能力,激发前星村旅游经济发展后劲。”罗安伟说,头渡镇将依托前星村的地理优势、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努力将前星村打造成为全市展现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的示范样板。

  整治人居环境

  改善卫生条件

  平整的通村公路、白墙灰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篱笆、簸箕木头为材料做成的特色墙……这是前星村李家院落的新模样。

  李家院落是以工代赈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点位之一,项目围绕古枫香树,对李家院落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建设停车场、乡风文明墙、古枫香树平台、公厕、宣传公示栏等综合服务设施。

  70多岁的童安友住在公路边上,进村第一户就是她家,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平整了她家的院坝,围栏也修葺一新,同时融入了农耕文化。“环境整干净了,路也平整了,还新修了亭子,出门就像是逛公园一样。”童安友高兴地说。

  据了解,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将对前星村77户农户房前屋后物品摆放、庭院整洁、墙面改造、圈舍排污、道路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治。同时,深化美丽庭院建设,打造节点景观小品,努力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该村还将制定村规民约、院规院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善生活习惯,引导群众主动自觉地改变传统陋习,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广大村民共建共享天蓝、地净、水美的人居环境。同时,头渡镇将引导辖区23家农家乐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实现抱团发展,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增加旅游附加值,努力让头渡镇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记者 刘晓娟)

编辑: 刘磊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6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