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 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要用红岩精神为城市铸魂,应当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从有形方面,将红岩精神标识融入城市空间,增添城市人文特色。重庆现有54处红岩革命旧址,要加强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以擦亮“红色三岩”历史地标、高质量建设好红岩文化公园为重点,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红色文化地标、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重庆市两江四岸人文荟萃的重要节点。二是从无形的方面将红岩精神的内涵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引领城市人文的风尚。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和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实施红岩精神的传承弘扬工程,就是要让广大市民在日常行为中、在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让学红岩、知红岩、爱红岩、传红岩成为共同的行为追求。三是从品牌塑造方面,将红岩精神价值融入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红岩为什么这样红?主要是因为革命精神的真理性、英雄形象的典型性、艺术形式的丰富性、社会宣传的持续性。但是“红岩”品牌还要不断地打造,紧扣英雄重庆、壮美红岩的价值定位,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 超70家单位合作共建 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将红岩精神标识融入城市肌理,增添城市人文特色,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近年来,红岩文化中心与70多家单位共建合作,初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共建合作机制。中心与西南大学共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并联合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与9家单位共建红岩精神相关研究中心,申报市级及国家级的课题达10余个。依托打造的32个“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馆校(地)共建基地”,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邀请共建单位参与“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日”“11·27烈士殉难日”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推动专题展览、展演走进共建单位;合作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寻找红岩发声人”“红岩青年沙龙”等品牌宣教活动。据统计,红岩文化中心联合共建单位创建红岩文化室10个,红岩班、周恩来班36个,红岩干部学院培训班次达5000多个,培训人次近15万。
- 深挖红岩精神新时代价值 讲好红岩故事
红岩文化中心将继续深挖红岩精神新时代价值,以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从以下三个维度讲好红岩故事:一是共研精品课程,提供智力支撑。从研发系统课程,提供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入手,用活红岩革命文物资源,将革命文物和革命精神转化为思政教育的“资源包”,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讲好红岩故事提供优质内容。二是深耕宣教活动,汇聚社会力量。继续打磨红岩故事宣讲团,持续开展巡展巡演巡讲“六进”活动;深耕“小萝卜头进校园”“让烈士回家”“寻找红岩发声人”等品牌宣教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受众,汇聚社会力量共同讲好红岩故事。三是强化媒体思维,拓宽传播途径。持续推动红岩融媒体建设,提高策划采编能力,创新宣传形式,策划系列红岩主题网络宣传,推出系列高质量、高水平、高流量的融媒体宣传作品,强化市内外主流媒体宣传联动,不断提升宣传成效。
- 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数字化“身份证”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珍贵可移动文物8000多件(套),目前已经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数字化“身份证”,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针对不同类型革命文物,博物馆分别采用高清平面扫描、高清二维图像拍摄和三维扫描建模等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文物多维信息展示系统,展示文物高清二维图片、三维模型,以及实体展览的720°高清全景漫游。在革命文物数字化管理上,博物馆还建成了藏品管理系统、图文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文物修复管理系统等,全面提升藏品管理利用效率。
- 用好红岩“IP” 助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2023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参观游客数量达到了1123.67万人次,在革命纪念馆中名列前茅。中心将继续用好红岩“IP”资源,构建红岩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将实施红岩文化创意品牌提升工程,挖掘红岩文化、革命旧址建筑以及丰富的馆藏品资源,探索博物馆拥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的IP内容,持续构建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展览展示、文化演艺、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六大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把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新优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 毛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 朱江:对重庆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底气
- 文天平:潼南加快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
- 王志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
- 李应兰:加快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
- 秦文敏:璧山将争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排头兵
- 朱军: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为新重庆建设凝心铸魂
- 巩义胜: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强县
- 谭庆:铜梁谋定“5+5”,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 李庆:万州全力奔跑在“工业强区”发展道路上
- 曲斌:不断强链补链延链 打造“4+N”大环境产业全景图谱
- 刘宴兵:实施“六大行动” 激发教育强市建设新动力
- 余国东:一体推进“九治”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重庆力量
- 刘波:打造更多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文化旅游产品
- 廖传锦:计划到2035年重庆将全面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
- 万容:擦亮"民营经济""千年荣昌"2张金名片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荣昌
- 庞茂琨:擦亮川美“金名片” 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
- 邹艺:打造现代版幸福桃花源 走出强村富民现代化新路子
- 李志:以数字全生态、全价值链视野 助推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巩书凯:工业互联网为现代工业和经济注入新动能
- 赖薪郦:加强高价值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助重庆汽车乘势而上
- 廖洪海:跨境电商搭桥 助力重庆企业“出海”
- 王茂春:推动长嘉汇金融中心建设 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