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荣昌:电先行,让荣昌安陶进入寻常人家

  

  11月6日,国家电网红岩(荣昌)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曾崔刚、蒋永鑫来到位于荣昌区安陶小镇的重庆国坛陶业有限公司,为该小微企业检查变压器、配电柜等设备安全用电,全力护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延续。

  荣昌安陶,兴起于汉代,鼎盛于唐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安陶具有“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的特点,与宜兴紫砂陶、建水黑陶、钦州坭兴陶并称“四大名陶”。安陶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国坛陶业公司,只见1000升的荣昌安陶酒坛和500升的泡菜坛比一人都高,整齐堆放,据负责人巫楷介绍,部分陶坛将出口泰国、越南、缅甸等“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如今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产量也从2017年每日生产78件到现在每日可生产120件。可靠稳定的电力必不可缺。”

  原来,在2017年以前,安陶小镇古建筑群房屋衰败,各种线路像“蜘蛛网”,安陶手艺传承也无人问津,配变容量不足,无法支撑陶产业发展,“非遗”仿佛被遗忘。

  通过政企协同打造荣昌陶“非遗”文化,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多次查勘和调整方案,针对电力设备线路老化、杂乱的问题,投资 80万元,增容配变315千伏安,新装配电箱12 台,采用入地敷设线路16.2千米,集中装表289户,尽力还原古建筑风貌。并应用数智技术实现电力设施实时感知,全面提升荣昌区各级138 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用电安全性、可靠性。

  随着旅游业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企业家关注到了安陶。如今在安陶小镇,随处可见品陶、制陶、售陶场景,传统陶艺与绿色电力相融合,窑炉从烧柴到智能控温,转盘从手动到自动控速,“安富的陶土好,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烧失率低,我们都说这是‘泥精’,粘在手上就舍不得落下来。”荣昌陶“非遗”第九代工匠刘吉芬说道。陶土在匀速旋转中,被一双巧手捏塑成茶杯(壶)、花瓶等形状,再经过侵釉、刷釉、浇釉、点花、画花等工序形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游客交口称赞,企业订单不断,“非遗”安陶焕发新的生机。(朱芳 周正)

  

编辑:曹妤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