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瞭望|兔年开春拼经济
2023年02月07日 17:05 来源: 瞭望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干迎新春,力夺“开门红”。图为一艘集装箱货轮驶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2023年1月27日摄) 李紫恒摄/本刊

  重大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一直是各地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之一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为各地招商引资注入底气,给企业吃上定心丸

  各地陆续召开的“新春第一会”,纷纷拿出实招重招,推进人才引育工作,释放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贾雯静 钱沛杉

  一年之计在于春。1月28日,农历癸卯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拉动力。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促增长措施或召开“新春第一会”,鼓士气、划重点,围绕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创新深化等经济发展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号角已经吹响,2023年各地将如何全力拼经济?

  绘蓝图

  1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新春第一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共有超过500名企业家线下参加,会议以视频直播形式延伸至全省各地市、县(市、区),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是近年来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向全省强调。

  除广东外,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安徽、湖南等省市也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上海召开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强调,扎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更好引导社会预期,大力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做好江苏省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

  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要求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重庆市把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强调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安徽、湖南等多地在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积极推动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

  “新春第一会”所释放出的信号,与多地政府“一号文件”全力拼经济的基调形成呼应: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江苏省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

  通过“新春第一会”的具体部署安排,也可洞悉今年地方稳经济的重点、着力点。细看各地提出的“任务清单”,扩大内需均被放在重要位置,从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到释放城乡协调发展潜力,各地着力细化实化各项扩内需政策,畅通经济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地方提出的一揽子政策中,不乏真金白银的激励举措。比如重庆市提出,对获批国家“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奖励50万元至200万元;河南省提出,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省、市级财政各补贴一半。

  多地“新春第一会”强调政策靠前发力,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信号,力争取得全年“开门红”。

  抓项目

  重大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一直是各地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之一。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据媒体粗略统计,节后两个工作日,即2023年1月28日、29日,河南、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江苏、辽宁等多地均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数超过3900个,总投资额度超过4.1万亿元。

  河南、陕西等地都从省级层面展开部署。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和各县(市、区)同步举行“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据统计,全省集中开工项目1271个,总投资1.6万亿元。

  同一天,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安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启动一季度开工省市重点项目795个,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

  与此同时,多个城市也集中上马了一批项目,涉及投资规模均在百亿元级别,广州、深圳、长沙等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重大项目投资规模都在千亿元以上。

  从各地公开表述来看,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成为关键词,多地表态力争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发力重点是产业项目。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相关领域成为热点。

  比如,河南省此次集中开工以产业项目为主,产业项目投资占总投资额逾7成。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701个、总投资906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37个、总投资1841亿元,数字经济项目65个、总投资530亿元。

  陕西省开工项目主要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保障等领域重点谋划。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介绍,2023年,陕西省将继续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省级重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较去年增长41%,带动产业项目个数占项目总数的82%、项目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68%。

  江苏无锡、连云港两地此次集中开工的均为重大产业项目。其中,无锡开工的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契合当地产业集群发展方向。辽宁大连今年谋划储备推进的重大项目中,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达到52%,同比增长40.2%。

  近期,全国多地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其中广东、浙江、河南、福建等地计划投资规模均在万亿元以上。

  不少地方今年重点项目投资加码。江苏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确定了220个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566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76亿元。四川成都市政府日前发布《成都市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全市拟编列重点项目共900个,总投资244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1.8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较2022年增加36.9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近期表示,短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扩大国内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来看,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为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环境

  “有个重要的会,关乎今年全年的工作。”四川省眉山市政府驻上海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威春节返岗后,参加的第一个会议是招商引资动员大会。

  眼下,不仅眉山市,全国各地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都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召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相关会议和企业家座谈会。释放了步履不停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信号。

  《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江北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条》等文件出台,从内外两侧同时发力,对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一方面,立足国内大循环,培育完善的对内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环境。从转变政府职能出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投资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此外,多地特别强调,要用好数字化手段。其中上海市指出,要加快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场景应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服务体系。

  ——优化市场环境。围绕市场主体的痛点堵点问题,运用减税降费等多重措施,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非必要不检查”“非必须不处罚”;对国企民企在各方面一视同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优化法治环境。坚持依法办事,科学精准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快对政策文件的制定清理,加强一致性评估。

  ——优化要素环境。包括优化土地要素保障方式、稳定电力要素供给、提高劳动力保障水平、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增强技术要素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化助企赋能。在重庆江北区,政府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可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另一方面,立足国际循环,营造良好的涉外营商环境。

  “在华在粤35年,宝洁再出发,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宝洁(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新春开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在华外资企业的不断壮大,是对广东优化营商环境的肯定。今年,广东省再出新政策,从打通制约人流、物流的堵点入手,积极践行“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支持佛山、肇庆等地申建综合保税区,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区统筹创新发展。

  北京市提出,2023年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开展自贸区提升行动。

  上海市提出,大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挥好进博会在商品服务展示交易、投资贸易洽谈、技术解决方案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天津市提出,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好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为各地招商引资注入底气,给企业吃上定心丸。四川省广元市,当地国家非遗白花石刻接到新年第一个海外订单,企业活力在政策牵引下逐步显现。

  引人才

  拼经济,拼的是人才。

  1月25日下午,广东省首趟由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驶入广东省中山市的TCL空调器中山二厂。TCL空调事业部制造中心工厂厂长向民军举起手中的喇叭:“回家的朋友们,欢迎你们!”

  这一天,由中山市人社局组织的5辆返岗专车分别抵达南头、小榄,为中山市带回了近200名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浙江省杭州市则一方面“留人”,一方面外出“抢人”。春节前,杭州发布“抢先机、拼经济”30条政策,推出暖心关爱用工、消费增长、产业链稳增长、“双百双千拓市场”、扩投资攻坚五大行动。紧接着,大年初三,杭州举行浙商座谈会,邀请富春控股、圆通速递、极飞电子等10位在外浙商“回家看看”。

  1月29~30日,杭州在吉首市、泸溪县连续两天举办招聘会,各招聘小分队还将前往河南洛阳宜阳县、新安县、嵩县,山西平遥、运城,安徽亳州等地开展招聘工作。

  “抢人”大赛在新春开跑,将贯穿全年。各地纷纷拿出实招重招,释放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一出浦东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1月29日,新春开工第二天举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工作会议上,浦东新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琼林提出这样一句口号。

  新春伊始,上海市浦东新区聚焦战略科技人才发布“1+1+N”人才政策体系,率先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其中,“明珠计划”专项政策提出面向全球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首个以“院士”为对象的人才政策——院士专项政策(院士八条),以一系列的政策加持和资金补贴,鼓励引进培育院士,支持院士创新创业等,让更多“最强大脑”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贡献才智。

  2023年,山东省计划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山西省将“加快引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放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河南省计划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倍增行动、顶尖人才突破行动促进人才汇聚中原……新春过后,各地“人才引育大战”已陆续拉开帷幕,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趋势。

  擘画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技能人才大有可为。新春开年之际,各地也多措并举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项目现场,工人们已经整装上阵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该校去年启动建造,一期工程计划今年7月竣工,9月正式投入使用。该校将建成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示范性技工学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辽宁、四川、江西、云南、广西等各地研究出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推动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技能人才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相适应,打造高质量人才高地。

编辑: 李海岚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34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