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贵忠: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造现代版“桃花源”
2023年01月10日 15:01 来源: 新华网

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新华网重庆1月10日电(韩梦霖)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2023年重庆“两会”召开前夕,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刘贵忠介绍,2022年,重庆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责任落实更加有力、政策支撑更加有力、协作帮扶更加有力、成果巩固更加有力。据介绍,重庆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帮扶体系作用,市、区县、乡镇三级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或专项工作组,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责任链体系。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研究出台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23条硬措施”,持续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水平,保证工作力度、政策硬度和投入强度。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在资金、人才、项目支持方面实现“三个稳中有增”,在产业、劳务、消费协作方面实现“三个持续升级”,在数字赋能、科技助力、市场推动方面实现“三个创新协作”。

  2022年,重庆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5%,全市14个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居民水平、高于全市全体居民平均水平。

  重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也有不少成效亮点。比如:抓住“稳岗就业和产业帮扶”两个关键,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创建帮扶车间达到516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5万个,全市脱贫人口务工79.93万人,就业规模较上年稳中有增。此外,推出“政策包”为民纾困,有效化解农村疫情旱情灾情影响。面对疫情、旱情、灾情多重冲击,综合运用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临时救助等“政策包”,有效防范化解因疫因灾返贫致贫风险。为帮扶干部强化政策支持,实行派出单位与派驻人员责任、项目、资金“三捆绑”, 做到“一个干部派下去,整个单位帮起来”。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市实施“三变”改革的村达3797个、占比42%,累计入股耕地、林地、四荒地等集体土地600多万亩,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8.8亿元,盘活闲置农房7864套,撬动社会资本18.3亿元,617万农民受益。

  “2023年,重庆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奋力书写农业强国的‘重庆版本’,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我国西部地区前列。”刘贵忠表示。

  为此,重庆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不出现整村整乡返贫”,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实施“千万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行动”,实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计划、帮扶车间提质增效计划等,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加强脱贫群众实用技能培训,鼓励脱贫群众在党和政府帮助下,靠着勤劳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是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火锅食材、重庆小面、柑橘、榨菜等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三是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融合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一村一策”整体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试点,谋划实施“千个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推动建设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农家庭院 “三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

  四是聚焦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优化提升村“两委”队伍,持续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编辑: 陶玉莲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6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