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新征程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深化产业、就业、消费等帮扶工作,做到监测网络全覆盖、密切跟踪不掉线、定期排查不漏人、帮扶到位不漏项、加强监管不脱责,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创建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
城口将统筹抓好市级重点帮扶镇、县级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的全面振兴,着力创建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
-
农文旅融合新动能积极融入“大三峡” 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特色农业精耕细作 一产单打向接二连三转变》》
坚持质量兴农、立农为农、品牌强农、联农带农,精耕细作“两种两养”乡村特色产业,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推动传统种植向科技引领转变、家庭分散生产向基地集约经营转变、区域分散发展向园区集聚发展转变、一产单打向接二连三转变。
生态文旅打响品牌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
加快建成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亢家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九重山旅游景区开发,高品质建设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有序发展中高端民宿。
与四川宣汉、万源共同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积极融入“大三峡”世界级精品景区和线路建设,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城口段)建设
未来五年,力争游客接待能力超过年均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
业态融合协同发展 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片、示范点》》
坚持以旅兴农文,细分文旅市场,精细化打造旅游产品。坚持以点带面、分片推进、错位发展,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片、示范点,带动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
-
绿色生态新画卷实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程 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
推进生态保护 》》
加快实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县域“两大重点流域”“三大生态功能区”“四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大数据智能化运用,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
统筹做好“双碳”工作》》
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加快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
-
城乡发展新路径梳理城市空间布局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依托高速、高铁,大力推进县城东部新区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强城市管理,推进滨河公园、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未来县城将拓展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5%以上。
构建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乡村建设格局,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山地田园综合体。
-
交通建设新格局构建交通大网络 建设渝川陕毗邻区县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打通“大动脉” 渝西高铁途径城口并设站》》
G69银百高速(城开段)年底前贯通至城口县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渝西高铁安康至重庆段项目可研报告,渝西高铁将途径城口并设站。
城口至巫溪、城口至宣汉、城口至万源等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推动城口融入主城、成都、西安等城市交通圈和全国交通大网络。
全面畅通“微循环” 建成渝西高铁城口站客运枢纽》》
将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环线,实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站,建成渝西高铁城口站客运枢纽、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构建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