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创新打造重庆首个“窑洞式”管理站房收费站

  新华网:重庆高速公路山高、桥多、隧道密集。如此大规模的机电工程,一定克服了许多难点,催生了不少亮点。请您展开为大家谈谈?

  张强:诗仙李白就曾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重庆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造就了高速公路地势地形复杂多样。目前重庆高速公路共有桥梁7105座、隧道449座,其中特大桥201座,特长隧道82座,桥隧比高达36%,在这样复杂的山区高速隧道群开展机电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三大难点。

  一是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频繁,除需要考虑隧道内机电工程施工的通风、照明等问题,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还要穿越崇山峻岭,难度极大;二是设备选型要求高,由于机电系统复杂多样,设备选型就需考虑风载、振动、防潮、防腐、低温防冻等多重性能指标,在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有更高要求,直接影响运营与维护成本;三是施工过程紧张,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最后关卡,机电工程常在土建工程后期介入,工期紧,前期预留预埋部分质量不稳定,跨单位、跨系统的交叉作业时有发生,相互干扰大幅增加了施工协调和安全管理的难度。

  我们就以城开高速项目为例,作为国家高速G69银百高速重要路段,是国内在建高速中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为了克服上述施工难点,我们在项目建设中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其中,城开隧道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高精度数字底图,为消防、电缆、高压外线的路由提前进行施工规划;采用移动布设可视化移动监控设备,通过数字化手段与AI视频智能识别,对现场施工安全作业进行风险防控;采用新型通信管道桥梁管箱施工作业吊篮,提高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在雪宝山收费站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局部坡度达60-70度,我们因地制宜,利用路旁天然山体创新打造出重庆首个“窑洞式”管理站房收费站。同时结合城开路建设运维成本高、通车量小的特点,优化车道布局,我们将城口收费站打造为西部首创的基于预交易ETC门架的匝道自由流收费站,并在城开路全线推广,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车道通行效率。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