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按照规划,到2035年,重庆高速公路里程将达8500公里。这意味着智慧交通机电系统的覆盖面还在逐年增加。公司如何守护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张强:首讯公司在高速公路机电运维领域沉淀了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我们针对重庆高速路网机电系统安全保障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推动高速公路机电数字化运维新模式。我们针对重庆高速路网机电系统运维构建了“1236”机电智慧运维体系。即,以一个运维指挥中心为核心,通过机电运维管理、机电设备监控两个平台,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转情况的全面监管。建立健全故障预防、快速响应、持续优化三大机制,依托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六大体系,为机电设备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强保障。其中,机电运维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路网约40万台套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预警分析、故障诊断和远程控制,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维护和闭环管理。2023年,重庆高速机电设备总体设备完好率99.99%,维修完成率99.75%,机电运维工作获得业主充分肯定。
二是深度培育智慧交通机电运维服务能力。目前公司辖下3个管理片区,共有机电运维站点39个,分布于全市各区县高速公路,总维护里程2265公里,一个站点平均负责58公里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同时,一支300余人的专业团队分布在各运维站点,7*24小时提供运维保障服务。今年,为进一步提升运维专业化水平,我们设立数智系统运维分公司。
三是积极推动机电设备智能化。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组建专门的硬件研发团队,开展对各类高速公路外场设备的智能化攻关,努力构建收费设备、隧道机电设备、运行监控设备、IT信创设备、AI感知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以“首讯智控”为品牌的20余款智慧交通相关产品,累计成果转化5000余万元,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实现管理智能化、精细化、降低路网运营碳排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我们研发的轻量化显示终端,在300公里路段、约24座隧道得到广泛应用,相对老款LED显示终端,每平方减重47%,成本节约15%,故障率降低30%以上。
四是大力推进智慧高速改造试点,探索智慧高速建设的“重庆方案”。公司承接了“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G65重庆至武隆段安全与服务智慧化提升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本项目是“交通强国”试点建设项目和交通运输部“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也是重庆首个运营高速公路智慧化提升改造的示范工程。公司聚焦山区高速桥隧比高、气象复杂、交通流量大等痛点,在全线135公里针对智慧隧道、全域感知、车路协同等一批类型丰富、实用性高的应用场景,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交通管控智能化、出行服务精细化。
自项目运行以来,成效显著。G65包茂高速界石至武隆段基础设施维修及时率提升16.89%;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提升25.39%;单位运营管理成本下降16.41%;单位路产损失同比减少7.3%。同时,成果已成功推广至贵州、广西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