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与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社区医联体共建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继续走深走实。
据介绍,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前已与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沙坪坝区中医院、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的推进,为患者建立了更顺畅的“生命通道”。
近日,一老人突然吐字不清,到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值班医生查体后发现患者口角歪斜、单侧肢体乏力,考虑为急性脑梗塞。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仅15分钟便将患者转诊到“医联体”单位——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神经内科作进一步诊疗。经进一步检查,确诊患者为急性脑梗塞,经过5天抢救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便转回到陈家桥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肢体康复、改善循环、对症治疗等基础护理。
“向上要转得动,向下要接得住。”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李勇介绍,通过医联体建设,医院向上转诊顺畅,为患者的生命赢得更多抢救时间。同时,医院不断提升综合诊治能力,像酮性酸中毒及糖尿病非酮性昏迷患者,具有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医院都能接得住。今年内,陈家桥医院转到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例有10余例。
汪女士的父亲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手术后还需定期复查出院后1月,汪女士便带着父亲到就近的陈家桥社区服务中心看诊复查,坐诊的“县聘乡用”专家胡晓琼为其复查评估病情,并根据情况进行用药调整。“以前需要到大医院排队复查,费时费力,现在直接到社区医院就可以复查,方便很多。”汪女士由衷感叹道。
据介绍,胡晓琼来自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周都会定期到医联体单位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为辖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此外,为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就诊需求,医联体单位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专业骨干“下沉”到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
“基层医生面临的突发情况多,综合能力要求高,医联体专家的专业培训、帮扶指导对基层医生的帮助很大,也有效破解了中心‘人才荒’难题。”陈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谊表示,依托医联体建设,来自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陈家桥医院的沙区“县聘乡用”专家们通过坐诊、教学查房、专业培训、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传帮带”。
除了“引进来”,中心还积极“走出去”。今年以来,中心派遣20余名职工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沙坪坝区中医院等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学习。
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显君表示,中心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将通过医联体建设,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分级诊疗、管理运营等方面积极主动合作,不断强化重点科室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真正守好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翁小荔 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