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做优“米均效益”,马上消费跑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用大模型充当智能客服,客服团队效率可提升10倍,用户好评率提升23%;通过精细的资源管理优化技术,2022年节省IT硬件采购成本数千万元;营销素材AI自动质检流程立项后,机器人“秒级”审核率已达80%……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刻改变着各行业的生产函数。做优米均效益,即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提高单位投入下的产出比,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资源集约利用。”重庆马上消费有关负责人表示,马上消费用这组数据,为金融机构提升米均效益交出了一份答卷。

以产业界通用的纳税额、专利数与用地面积、员工数的比值来看,2023年,马上消费米均纳税达24万元/平方米,人均税收贡献66万元/人,每万人专利申请量4818件。

自研提效 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能

“零售金融依然面临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痛点。”马上消费CTO蒋宁说,为小额、高频、分散、海量的客户服务,只有向技术要效率,用新质生产力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比,才能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公平性。

成立8年来,马上消费科技研发投入超33亿元,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五大技术领域持续探索,加速布局,构建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全闭环的服务体系,用数字化串联起精准营销、风控审批、资产管理、融资决策等价值链条上的每一环。

首先,用自研科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马上消费为不同用户设计了700余种产品,以千人千面的算法实现风险定量化,价格个性化;其次,以“数”增“智”,应用大规模数据智能决策。马上消费通过自研平台,用大数据思考、管理、分析、提炼业务中的因果关系,每天能基于用户1000万个行为做出个性化的营销和风险判断,打造出自主获客的数字化营销体系。此外,马上消费依托14万变量特征、1000多个风控模型筑起全流程、体系化的风险防火墙;打造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动化业务流程。马上消费让自主研发的1000余套核心技术系统及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编织出自动化业务网络。

精耕细作 管理创新释放组织效能

据悉,马上消费各技术条线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IT成本账单,上面列明该部门这个月CPU、内存、存储等资源的使用及成本情况。

这是马上消费采用的IT效能体系。“这种算法能准确、快速地测算出各类场景单位成本,提供成本优化建议,实现资源池精细化管理。”马上消费有关负责人称,从算“总账”到算“米均”,马上消费鼓励业务部门在细化、量化上下功夫,让公司整合、盘活低效设备有了数据支撑,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正持续开发低碳、绿色消费新产品,坚持无纸化线上运营,在多方面践行绿色发展、低碳减排的价值理念。”

此外,马上消费以应用为原则,致力提高转化率和匹配度。例如,为寻求大模型能力表现与成本的平衡,其技术团队“用量化、剪枝和蒸馏技术,在大模型性能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用AI工程学的方式推动模型训练和测试成本下降。”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表示。不仅如此,马上消费还专门设立数字化与流程改善部,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业务流程推进组织优化,让组织变得更精简、更高效、更能服务于用户和企业战略。

开放合作 生态创新构筑产业势能

马上消费一直致力打造一个开放融合的新型数字生态。据介绍,开放平台战略,即以科技为支点,以技术辐射为半径,撬动更强劲的增长,带动更广泛的米均效益提升运动。

“我们通过开放平台,将自营业务锻炼出来的能力共享给生态伙伴,划出新的增长曲线。”该负责人称,目前,马上消费科技赋能机构数量超过100家,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家,场景方200余家,形成“全资产分层分发,全资金对接”的立体开放网络。

沿着技术开放和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路,马上消费还推出“富慧养”智慧养殖项目,用算法智能研判鸡群健康状况和环境指标,为养殖人员减负,帮养殖厂提高“米均效益”,将乡村振兴实践推向纵深处。

编辑:朱俊洁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