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育是做的哲学 “学科+”教学成果得益于教师团队的共同行动

  主持人:90年来,巴蜀三校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社会、教育改革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三校都在各自学段进行了育人模式的持续探索,大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巴蜀小学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模式的探索等也是动作频频,请马校长具体介绍下学校的做法及成果。

  马宏:您刚才提到的“内涵式”发展,我们理解这正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基础学校转型的清晰定位,同时也很骄傲地讲,这就是巴蜀系三所学校这些年来一直在回应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持续探索。

  就巴蜀小学来讲,我们理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必然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成长也是在各个学科的综合影响下得以实现的。所以,近年来,我们教育改革探索的重点,始终是秉承着“真与动”的教育精神,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三个回到”就是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回到学生。

  我们坚定选择并实践了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这样的一条课程改革之路,我们理解也持续地在努力,将所有的理念转化到学生的发展上,落脚到学校现场的改进当中,这就是巴蜀人耳熟能详的“教育是做的哲学”,通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自下而上实践创新”科学系统的思考、勇敢智慧的实践,努力践行以“人”为核心的课改深化再行动。

  最终,“学科+”教学成果荣获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回应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标志性成果”,这样的成果对巴蜀人来说是特别骄傲和深受鼓励的,但此时此刻我要特别补充的是,从学校内部来讲,我们始终认为“人”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个成果奖背后最大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所在。

  教育名家成尚荣先生曾这样评价,成果奖彰显出了我们教师团队的特点,他说“巴蜀小学有自己独有的教师文化、教育文化,教师既有情怀、正确的价值观,又有研究方式和方法论,每个人都是一种价值的存在”。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成果奖从来不是我们追寻的终极目标或者最大成果,有这样一支教师团队才是我和巴蜀人最为珍惜和看重的。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