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彭水村医杨永胜:坚守大山33年,送医上门解民忧

  “这个药一天吃两次,一次吃一颗……”

  “中秋到了,我给你带了些月饼尝尝。”9月28日,村医杨永胜为脱贫户田景海送去了药和中秋礼品。

  杨永胜出生于彭水县高谷镇群峰村,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学取得了乡村行医职业资格,一干就是33年。

  群峰村距高谷镇约有15公里,平均海拔近1100米,现有常住人口约750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400人、残疾人、精神病障碍者、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72人,看病难、看病远,长期困扰着这里的群众。

  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山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异常难走。他的手机24小时待机,村民一个电话打来,马上就带着药箱出发。居住最远的村民距离卫生所10公里远,且山路难行,滑倒受伤在所难免。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凌晨1点多,当地飘起了鹅毛大雪,地上铺满了厚厚的积雪。”接到杨武堂家人电话,杨永胜不顾风雪,背着药箱就扎进风中,朝着老人家里走去。

  杨永胜徒步越过了9公里山路,才在凌晨3点赶到村子里,一路上摔了多个跟头,但他还是坚持一步步往村里走。看着带着满身风雪的杨永胜走进屋里,杨武堂老伴高兴地手舞足蹈,不断向他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过去没有村卫生室,就在家里为病人治疗。”

  近年来,医疗卫生室的条件得到改善 。在刘永生值守的卫生室里,诊室干净卫生,药房药品摆放整齐,全村700多人的健康状况都一一记录在案,深深印在牢记在杨永脑海里。

  奔波在群山,杨永胜他不知背坏了多少个药箱,穿烂了多少双鞋。谈及为何坚守多年,杨永胜说:“村子地处山区,村民们遇到感冒、发烧等急症,还是要就近、及早治疗;遇到骨折、出血等大病,这时候,村医的紧急处理就相当重要。”杨永胜毅然决定继续走下去。

  “子女常年在外,生病了,杨医生上门给我们看病送药,隔三差五嘘寒问暖,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村民离不开他。”村民纷纷说道。(王川燕)

编辑:张聪聪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