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砺校行动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课程文化研讨会举行

如何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跨学科引领下的变革视角是怎样的?9月25日,“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砺校行动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课程文化研讨会举行。现场,教育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文化建设、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提升等进行了报告研讨。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唐宏宇讲话。

“课程是一个学校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唐宏宇表示,重庆一中长期以来致力于多元而丰富的课程文化生态场的构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机会,为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课程育人新生态提供更多的启迪和帮助,通过交流与合作,努力将“我”的经验变为“我们”的经验,实现经验的进阶和智慧的跃迁。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德雄讲话。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德雄基于“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砺校行动的背景和经验,多角度分析了“未来教育家”的发展和走向。“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项目是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共同发起,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杰出人才。项目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培养100位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对基础教育有深刻理解,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并且取得卓越办学成果的杰出中小学校长,由此带动和培养一批新时代的“未来教育家”。

现场,重庆一中政治教师欧阳以芮、重庆一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长金晓凌分别对学校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信息基地建设进行了主题汇报。

重庆一中政治教师欧阳以芮作主题汇报。

欧阳以芮以《打造“大思政”课堂 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为题,从“党建+思政: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以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三个方面对学校政治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解读和汇报。欧阳以芮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学校党委以构建“大思政”为主线,逐渐形成“一核二翼三维”的推进机制,共同助推党建和育人质量双提升。

重庆一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长金晓凌作主题汇报。

金晓凌以《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创新基地建设 助推数字化育人》为题,从基地的建设目标——构建重庆一中“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STEM科技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课程资源;探索智慧教育的新型课堂“智教慧学”实施模式;建设满足学生体验AI人工智能技术,教师探究项目式教学,实践智慧教学互动的场地;搭建课程资源平台,共享课程成果,引领区域学科发展等内容出发,进行了分享。

重庆一中副校长卫晋丽向大家介绍重庆一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作分享。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赵光义分享苏附课程建设。

重庆一中副校长卫晋丽以《文化育校,课程育人——重庆一中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为题,以事例并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重庆一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以《黄河颂》课程为例,分析了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学变革。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赵光义以《基于校本实践的学校课程与文化建设》为题,分享了苏附课程建设的哲学遵循、行动路径、基本内容、课程群(体系)的建设与思考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家书院副院长宋萑总结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家书院副院长宋萑结合时代背景、重要政策,围绕“学校课程体系与课程领导力”作点评总结,强调了“素养本位”建设课程体系的核心的重要性,并从课程领导方面中提出“少管多理”,学校行政和领导应履行好相应职能等建议。

宋萑表示,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最终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分析资源条件,因校制宜规划、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他以PBL项目教学App Inventor手机应用开发案例为例,阐释了如何对课程进行培育发展。“校本课程构建上,可以以现象观察、探索发现、议题讨论、探究分享作为学习起点的课程设计,以问题导向学习、专案导向学习或是现象导向学习为重要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自发、互动、共好的核心素养。”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