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反复腹痛腹泻?警惕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常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发病,由于它很难被治愈、并且特别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那么,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邀请到大足区中医院主治医师张川为大家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据张川介绍,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结肠的炎症并且带有溃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

  溃疡特点为像地图一样的小溃疡,有一片一片颗粒状的改变,多自肛端直肠开始,可波及乙状结肠、降结肠,甚至到达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主要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病变多子肛端直肠开始,可波及乙状结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消化不良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 周以上。还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这些症状可以单发或多发,其中腹泻为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首先症,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便质黏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但该症状并不是溃疡性结肠炎所独有的症状,因此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并且病程超过6周,经过抗生素、肠道菌群调节等治疗无效,都需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怀疑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确认?

  张川指出,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可能和环境、遗传、免疫、肠道微生态、感染等因素有关,再加上溃疡性结肠炎有一部分以全身或肠道外症状起病,所以确诊光靠临床症状还是特别容易误诊,及时的结肠镜检查加病理是确诊的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表现为:黏膜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病变反复发作者可见到假息肉,结肠袋消失、肠壁增厚等表现。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还有比如低热、贫血、乏力、关节疼痛等不适,及时的结肠镜检查是必需的。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

  1.注意休息、保暖,避免着凉引起腹泻;

  2.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3.饮食多样化,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少吃外卖、剩菜、霉变、腌制和腊味,少吃生、冷、辛辣食物;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力;

  5.定期体检,体检项目里包含基本的大便化验和肠镜检查;

  6.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缓解各种精神压力。

  张川强调,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并没有被明确,也没有有效、目的明确的预防措施,所以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它发病的重中之重。(魏琳珊)

编辑:张聪聪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