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身为炎症却致命 别小看“节日病”急性胰腺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炎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在逢年过节“胡吃海喝”后成为常见的“节日病”之一。但很多人都因对急性胰腺炎缺乏基本认识,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延误治疗。因此,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处理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识别急性胰腺炎?又该如何预防及治疗?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邀请到大足区中医院主治医师张川为大家讲解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知识。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张川提到,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临床以轻症急性胰腺炎多见,呈自限性,轻症痊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胰腺功能和结构可恢复正常;20%-30%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急性胰腺炎?

  1.腹痛。腹痛为本病最主要的首发症状,约见于95%的患者,疼痛多突然发作,常在饱餐和饮酒后发生。疼痛在水肿型多为钝痛,患者常能忍受,而在出血坏死型多为绞痛(常见于胆源性)、钻痛和刀割样痛,患者常不能忍受。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或偏左侧,或向左腰背放射,亦有在中上腹偏右侧者,疼痛部位不同于炎症在胰的头、体、尾不同部位发生有关。少数(约占2%)老年体弱患者腹痛轻微或无腹痛。

  2.腹胀。腹胀为本病早期症状之一,轻重不一,多数患者腹胀易被腹痛症状掩盖,不被注意。重型胰腺炎患者(多为出血坏死型)腹胀常较明显,肠道胀气重或有麻痹性肠梗阻。

  3.恶心、呕吐。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者都可发生恶心、呕吐,但后者远比前者为重;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重者呕吐胆汁,甚至血样物。呕吐是机体对腹痛和胰腺炎症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射,也可由肠道胀气、麻痹性肠梗阻引起。

  4.发热。多数为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早期发热系组织损伤的产物引起,如继发于胆道感染的胰腺炎,可有高热、寒战。后期发热常固胰腺脓肿及其他感染引起。

  5.出血。呕吐物中有血样物,黑便及潜血试验强阳性,或大便带鲜血,显示患者有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见于重症胰腺炎患者。

  6.休克。休克一般均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血压可迅速下降至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猝死。

  患了急性胰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急性胰腺炎辅助检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淀粉酶、脂肪酶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据张川介绍,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并且被全世界所公认;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的超声、腹部的CT和腹部的核磁共振,其中意义最大、性价比最高的是腹部CT,而腹部CT分为两种,第一是平扫,第二是增强。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与预后

  如果患有急性胰腺炎该如何治疗呢?张川表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提供支持疗法,包括液体复苏,保持最佳液体平衡,严密监护局部和系统并发症。同时需要减少胰液分泌,患者应禁食禁水至腹痛和压痛消失,肠鸣音恢复,另外需抑制胃酸和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腹痛严重者可予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张川提醒到,由于吗啡可增加Oddi括约肌压力,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可诱发或加重肠麻痹,故均不宜使用。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病因相关。若是胆石性胰腺炎,施以胆囊切除术可以预防复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和药物引起的胰腺炎,去除这些诱因后可以预防复发;酒精性胰腺炎戒酒后,胰腺结构和功能可能还会继续破坏,但发展速度会放慢,同时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有反复发作的趋势,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诱因和去除病因,具体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要戒酒,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急性胰腺炎;

  2、食用低脂肪、无刺激性的食物;

  3、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钙血症等疾病;

  4、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胆道结石以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等;

  5、上腹部的外伤,或手术以及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均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6、避免滥用药物;

  7、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魏琳珊)

编辑:张聪聪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