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重庆永川:智慧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8月30日 18:00 来源: 新华社

  走进位于重庆永川区的“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无人化生产车间里胖乎乎的蚕宝宝被置于饲养盘中,在这里各种智能化设备成了“饲养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蚕桑产业发展至今仍是部分地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传统蚕桑生产可是个辛苦活儿,现代养蚕有什么“黑科技”?

  2023年,由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夏庆友团队创建的智能化养蚕基地“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在重庆永川区建成。4000平方米的养蚕基地可以实现全年无间断养蚕,年养蚕最高可达1000盒,产茧40吨。

  重庆永川区“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内的无人化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吴燕霞 摄

  这里的蚕房被打造成10万级无菌恒温恒压控湿空间,通过自动导引运输小车,一摞摞放置蚕宝宝的饲养盘被运送到自动投喂系统,由桑叶粉、玉米、豆粕等原料合成的人工饲料通过无人设备投喂给蚕宝宝,每台无人投喂机可同时投喂2万只蚕。

  “跟传统家蚕养殖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我们是用人工饲料养蚕,这样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关望表示,传统养蚕一平方米能养的蚕,现在用人工饲料养殖就可以把饲养盘垒成多层,场地利用率可提高4到5倍,恒温恒湿的厂房每年可以养蚕20批次,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厂房每平方米的利用率提高了20倍左右。

  据了解,目前该基地主要生产的药用僵蚕是100多种药物的原材料,年产量达100吨,产值近2000万元。基地还生产出了功能性蚕丝骨钉、骨修复蚕丝支架、蚕丝功能性敷料、蚕丝功能蛋白等高附加值生物医药制品。

  重庆永川区“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生产的多种蚕桑产品。新华社记者吴燕霞 摄

  “现代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充分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土地资源。团队研发的新型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现了养蚕全流程的自动化,同时借助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真正实现高效低成本饲养家蚕。”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说。

  重庆永川区新城建设党工委委员、区新城建管委副主任汪丹表示,目前永川区蚕桑产业完成了600亩的草本桑园建设,实现了全机械化采收。同时,通过建设蚕桑科普基地,打造了一个集研发、生产、科教、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吸引了大批来参观、学习、旅游的人群,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提升。(记者张琴、吴燕霞)

编辑: 李海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