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完善基础建设、提高内涵建设,深化实施硬件和景观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第二医疗综合大楼、第一分院新院区二期、青杠二期、金山医院二期等基建工程建设,全方位推进环境美化的同时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全力打造集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于一体的美丽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找准改造突破口,美化患者就医环境
医院深入实施院容院貌提升计划,以“厕所革命”、院区景观提升为突破口,实施一系列改造工程,全方位打造“环境美”。
医院开展以方便群众为导向的“厕所革命”,加大老院区厕所改造力度,建立和实施医院公共卫生间管理标准;设置门诊母婴房,增设女厕所厕位,完善门诊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等;采用环保新技术,安装绿色环保除臭杀菌系统,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开启系统模式,显著改善厕所空气质量。
医院完成急诊科旁人行梯加宽工程改造、东门大门及围墙装修改造、公共区域路灯优化改造、人行步道路面改造等工程;统一了医院对外广告宣传标识名称,完成了1号楼、5号楼屋顶霓虹灯广告字牌维修整改工作。
打好节能环保组合拳,推进绿色医院建设
科学降低能源能耗,创建节能型单位。医院深入开展节能节电专项工作,按市政府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细化各项节约用电措施,积极带头科学合理用电,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助推绿色低碳发展,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重庆市“2023 年迎峰度夏节约用电示范单位”。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形成环保新风尚。组织保障上,医院优化生活垃圾工作机制,夯实各级责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小组,聚焦源头分类提升工作实效;宣传动员上,通过OA、LED显示屏、宣传栏及现场宣讲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密集型宣传,并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来医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分类投放知识;监督管控上,坚持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监督,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公示板、“红黑榜”等;配套设施上,于全院铺设标准规范的分类投放垃圾桶,门诊广场设置自能化垃圾箱,食堂设置厨余垃圾分类自助投放点示范点。
“小切口”助力“大民生”,强化餐饮服务改革
满意的餐饮服务是建设“美丽医院”的应有之义。医院深入推进食堂经营管理改革,分阶段、按步骤推进工作,努力将“病员食堂”办成价格合理、品种丰富、味道可口、科学营养的服务性食堂,将“职工食堂”办成菜品丰富、味道可口、科学营养的职工满意的福利性食堂。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让服务有保障。医院新建食堂投诉处理管理制度、菜品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日晨会制度,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二是强化人员与环境管理,让服务有品质。医院通过培训考核、佩证上岗、谈心谈话等方式,改善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通过拓宽就餐区面积,添置清新绿植,增设便民服务台、智能一体售货柜等,推动就餐环境提档升级。三是创新服务模式,让服务有温度。医院积极开展“随时、适时、延时、即时”服务,通过延长开餐时间、增设手术室盒餐保温设施、优化线上订餐、统一配送模式等,满足病员、职工个性化就餐需求。
除推进食堂改革,医院还进一步加强外卖管理,与“美团”合作设置“美团智能取餐柜”,进一步规范外卖送餐、取餐行为,减少送餐人员在院内随意乱窜、随意放置食品的现象,改善送、存、取无序状态,维护医院环境及秩序,更好保障餐饮安全,满足多样化就餐需求。
医院食堂。
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打造就医温馨港湾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家属及职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医院便民服务再添新举措。一是开辟“关爱孕妇,与爱同行”孕产妇专属候诊区,设立“孕产妇爱心服务台”,由“夕阳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为妇产妇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导医服务;设置“孕产妇能量加油站”,提供面包、饼干、饮用水等补给;设立“女性用品服务点”,为有紧急需求的女性提供卫生用品。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于门诊一楼候诊大厅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三是引进星巴克咖啡便民服务店,积极打造高质量后勤服务,将产后康复中心迁移至门诊广场开阔区域,让患者就医更舒心、更便捷。四是完善智慧医疗信息服务体系,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医院新增门诊区域自助设备数台,新增微信公众号医保脱卡支付、自动预约检查等功能,加快实施智慧病房建设,落地智能护理看板、多功能交接班屏、门口屏、床头卡等一体化病区信息系统,推进智慧门诊建设,实现门诊分诊叫号和分诊信息发布的统一管控。
下一步,医院持续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纵深推进“美丽医院”建设,全方位打造“环境美”、全过程彰显“服务美”、多形式推动“人文美”,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人民满意医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