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开幕灯光秀。(主办方供图)
文旅品牌活动彰显城市内涵,历来是重庆节日文旅市场的一大“爆点”。
“我们通过举办庙会向世界推介丰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丰都县文化和旅游委主任谭云昭说。4月22日-5月3日,历时12天的2023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在五一小长假的加持下掀起了一股“热”,广大市民和游客从中过足“庙会瘾”、畅享“丰都味儿”。节日期间,丰都累计接待游客11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8%、118.62%。
丰都紧邻大都市、背靠大武陵,是三峡库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丰都庙会起于东汉、成于西晋、盛于明清,2014年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展示丰都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探索非遗传承与价值转化路径,当地近年把解法锚定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通过推动文、旅、商、农、体跨界融合,讲出了“庙会经济”千年传承、与时俱进、服务发展的新故事。
丰都庙会巡游。(主办方供图)
千年丰都庙会 传承中见万变
伴随着悠扬动听的乐曲,无人机编队缓缓起飞,以夜空为幕变幻出各种文字和图案。长江两岸,灯光秀、孔明灯、烟花秀光影交织,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这是4月22日晚,2023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的“开幕秀”。
“这些图案我都很熟悉,有龙凤,有阴天子和天子娘娘,还有巴渝神鸟。但这样有氛围感、科技感的呈现方式还是头一回见,很精彩、很新奇。”曾多次来丰都逛庙会的贵州游客谢玉芳说。
谭云昭介绍,很久以前,丰都寺观众多,每逢重要节日都会举行各种香会,人们祭祀祈福、交易交流,伴以戏曲吹打、街头游乐。后来改称庙会,时间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也逐步从富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赶大场”,发展成“有不变更有万变”的文旅嘉年华。
本届丰都庙会以“天下名山·平都福地”为主题,策划开展了光影秀、庙会巡游、电音狂欢节、万人全牛火锅宴、国际马戏嘉年华、“放歌丰都”演唱会、龙河湿地酷跑等17项活动。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庙会既有“丰都味”,又显“国际范”。
神鼓作响、莽号震天,开道吉祥物“钟福福”“凤祥祥”领着队伍,沿名山景区滨江长廊缓缓行来。以“阴天子娶亲”为主线的庙会巡游,是丰都庙会的保留节目。为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今年的巡游加入了木棒槌戏、神鼓舞等当地非遗技艺展演方阵、麒麟神兽巨型机甲方阵、国潮动漫方阵。长长的队伍里,还有来自新加坡、墨西哥等国家文化元素的身影。
今年的丰都庙会推出了主打“惊险、刺激、奇幻、浪漫”的升级版夜游;在小官山景区开园全国首个《南游记》主题沉浸式项目,通过另辟游线,进一步放大庙会“民俗性”“强体验”的特色。
丰都人郑洁,小长假期间带着一家老小过足了“庙会瘾”。她说,今年庙会勾起了“老丰都人”的记忆,又回应了“新丰都人”的期待,“好耍得很”。
非遗IP资源 变资产变产业
“作为当地不可多得的文化研究载体和重要的经典文化旅游资源,丰都庙会背后承载的‘唯善呈和’精神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至今仍传递着扬善、惩恶、公正、和美的时代价值。”
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注意到,丰都正充分用文化辨识度和国家级非遗金字招牌,把庙会打造成展示当地人文丰厚、山水丰茂、物产丰盛的一个窗口,推动非遗IP资源变资产、变产业。
打好庙会“非遗牌”,丰都特别注重历史文化脉络梳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价值研究,近年形成了《丰都文化概论》《丰都庙会》等系列研究成果。
今年春节期间,丰都举办了首届中国·重庆(丰都)祈福文化节。通过一系列“祈福”活动,吸引游客与民众沉浸式参与,提升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丰富庙会传承发展样态。
这次庙会,丰都立足“文旅盛会·百姓节日”的活动本质,丰富多彩的商贸文旅活动让当地的消费迸发出新活力。
“今年的庙会更加突出以市场运作为主。”丰都名山旅游集团副总经理李飞介绍,比如,国际马戏嘉年华、美食狂欢节、丰都麻辣鸡品鉴会、全牛火锅宴等活动主要依靠面向社会招商的方式进行。
今年庙会上的孔明灯惊艳了游客,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新型的孔明灯是由名山集团研发定制的,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李飞说,这种孔明灯没有明火,且通过装置设定了飞行高度,安全可靠,他们正考虑将这种孔明灯推向市场。
这次庙会安排的各类餐饮活动,瞄准了丰都当地肉牛和鸡产业。丰都县商务委主任隆小波说,以节会为媒促商贸,做到了部门监管到位、商家保证盈利,游客满意而归。
在谭云昭看来,丰都的赚头还不止于庙会期间的账面“捷报”。在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的当下,通过办精、办新庙会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服务于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