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
2023年04月07日 08:34 来源: 重庆晨报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1

  在靠近忠县皇华岛的长江流域,是清漂的重点江域,清漂工作一刻不放松。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2

  2022年9月初,正值汛期的江面上漂满垃圾,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赵洪权和他的3号清漂船正在江面作业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4

  靠岸后,又忙着转运打捞起来的各种垃圾。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5

  伴着晚霞,满载垃圾的清漂船向着大本营驶去。

禁渔、清漂,共筑生态屏障 长江上演“新鱼水情”6

  几个小时下来,虽然一头大汗,全身湿透,但赵洪权觉得这份工作很值得。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

  近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提出的10项行动,如浩荡春风,吹拂巴渝大地。

  行动之一,要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的忠县,见证了这里的江上环卫工作者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具体行动。从上到下,记者见闻最多的就是:岸上垃圾不入水,水面垃圾不出境。

  3月31日清晨6点过,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记者在忠县城郊的长江边,看到54岁的赵洪权像往常一样来到清漂趸船上打卡,然后再上到3号清漂打捞船换上工作服,发动机器,十多艘清漂船同时起锚出发,驶向浩瀚大江,开始一天繁忙的清漂作业。

  作为渝东北的长江上游,清漂的长江水道就长达88公里,同时还兼顾洋渡河、井河、后溪河等12条支流,可以说任务相当繁重。

  赵洪权所在的3号清漂船和另外3艘船按照预定计划来到位于皇华岛附近的长江段清漂作业。环抱皇华岛的长江水面上,但凡漂流下来的枯枝、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均被清漂工人一一捞起,宽阔的江面上,水质清澈,绿波荡漾。

  赵洪权是皇华岛土生土长的渔民,他告诉记者,响应国家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号召,他2018年就上岸了,又在政府的关心下变身成为一名长江的清漂工,专门负责长江垃圾的打捞工作,完成了由一名捕鱼人向护鱼人的转变。

  据了解,像赵洪权一样由渔民转变成为清漂工的不在少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库区水更绿、天更蓝。

  负责忠县江面清漂的蓝天环境有限公司负责人涂超权告诉记者,目前负责清漂保洁的人工和全自动机械清漂船20余艘,每天全天候分布在长江及支流各段清漂保洁。

  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据了解,蓝天公司仅去年就打捞干流、支流和消落带垃圾近2万吨,大大减轻了沿江的污染。

  “再早几年,长江的垃圾还要更加严重,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长江生态环保综合治理的走深走实,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长江干流和支流垃圾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涂超权说,通过综合治理,真正实现了一江两岸的碧水青山。作为渝东北的最上游,将以更大的决心和责任担当,力争做到水面垃圾不出境。

  处理力争做到水面垃圾不出境,在“岸上垃圾不入水”方面,忠县也是实招尽出,实效明显。

  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环保一体化项目于2015年4月建成投运,可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62000吨、污泥25000吨,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问题。在城乡双管齐下做好环境治理的同时,忠县将采用目前先进的垃圾气化技术等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等方式,进行垃圾环保一体化处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从而真正实现岸上垃圾不入水,切实保护长江一江碧水。

  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中,除了三峡库区,长江沿岸城镇群城市也正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成效显著。

  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衔接融合方面,川渝建设了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综合展示平台,共享水、大气等环境质量数据。同时加强交界水域禁捕联合执法监管。据了解,通过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两省市1.5万艘渔船、近2.7万名渔民提前完成退捕上岸。

  同时,川渝将深化跨界水体协同保护,深入推进“联合河长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推进跨界河流一体化治理。

  据悉,下一步,重庆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努力推动重庆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加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协同、措施协同、政策协同、能力协同,努力让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重庆晨报记者 罗伟 摄影报道

编辑: 陶玉莲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