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催眠师甄妮》:名为催眠,实则唤醒
2022年11月21日 14:16 来源: 融媒体中心

  留意观察下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无论是蓝领白领,抑或是老板员工,白日里在公司职场忙碌打拼,当入夜下班归家独处时,不少人却开始面对无眠、焦虑和抑郁——对他们而言,寻常的睡眠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这个群体里,也许有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也许还有我们每个人自己。他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情感精神状态?有没有可能摆脱这样的困境?

  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冉冉创作的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失眠抑郁的人群。作者以25万字的篇幅和细腻熨帖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重度失眠患者如何走出绝望,并给更多人带来希望的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启迪我们:自愈与健康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你需要自助然后帮助更多的人习得这个能力。

  从数据到文学

  这部小说的构想写作耗时超逾十年,最初触发冉冉创作灵感的,是一个让她震惊的数据:即中国失眠和抑郁人数接近一亿。另据专家统计,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冰冷的数据后面是成千上万鲜活无助的生命,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呈现这人类普遍存在的健康状况?冉冉最终落笔于一个催眠师的所见所思所闻,引领读者进入这个人群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项艰巨的文字工程。在费时两年写出40万字的初稿后,冉冉痛苦而坚决地废弃了这件作品,重新开始建构人物及其命运,悉心体会他们的挣扎和痛苦,探寻他们内心的隐秘,几易其稿后 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从自救到救人

  小说主人公甄妮也是一个重度失眠症患者,由抑郁彷徨到绝望自弃,一度走向轻生。经过艰难的自我疗愈过程中,她开始探究反思自己的身心,同时尝试着把获得的经验用于救助更多跟她类似的人。对“催眠师”这一职业的选择,使她帮助他人的愿望得以付诸实践。

  从“自救”到“救人”,这是一个伟大而温情的跨度。甄妮这一人物的设定,也是为了有利于这部小说最核心的表述。自救,是一种让自己摆脱精神泥沼的能力和动力;救人,则是一个寻获大爱的人,勉力承担的社会责任。冉冉认为,让甄妮从一个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一个有力的推动者,让倾听具有力量,让引导闪动光芒,这也是她舍弃初稿从头再来的重要原因。

  从诗歌到小说

  作为一位成名已久的诗人,冉冉《催眠师甄妮》的写作具有强烈而自觉的文体意识:注重诗性内涵,修辞考究,语言富于节奏感和美感;引入的中外诗歌与歌词,不仅与不同场景更与人物的心境自然契合。从此前中短篇小说中的多种探索,到《催眠师甄妮》的集大成,其风格独树一帜,已臻于成熟。

  诗歌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冉冉自认仍在努力寻找两者间的平衡:既要让文字充满诗的韵律和美感,又适当保持诗歌和小说间的距离,让情感冲击力和哲思的深邃相辅相成,读者从中既能感受到文字的美,也能体验到思想的美。

  这部小说是冉冉的圆梦之作,野心之作。在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黄金十年,她通过对一个触目社会现象和巨大疾患人群锲而不舍的关注感受酝酿构想,让读者走进一群人的内心世界,并使他们“追梦造梦圆梦”的愿力产生共振,堪称一部以“催眠”之名“唤醒”的佳作,一部“深邃果敢”的“精粹诗性小说”(作家张炜语)。

编辑: 陶玉莲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4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