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5月4日电(葛琦)在娇艳了一整个春天后,重庆国家新品种区域试验基地里一亩亩油菜结出饱满的果实,将油菜秆压弯了腰。试验田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曲存民正在与学生收集分析今年的油菜种子,开启新一轮品种选育工作。
19年前,曲存民从山东潍坊来到重庆北碚,在西南大学学习农学专业。“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提高种子自给率任重而道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老师当年的一席话让20岁的曲存民立志为油菜育种事业奋斗终生,试验田、研究室里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记。
油菜是甘蓝和白菜杂交加倍后形成的新种质,从学生时起,每年曲存民都要和团队成员一起栽种白菜、甘蓝和油菜等不同类型十字花科植物,记录分析从种苗到成品油的全过程,再从上万份数据中优中选优。19年来,他从学生成长为教授,见证着育种技术的更迭。
重庆油菜科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西南丘陵山区复杂多样的耕种环境要求油菜具有更高的抗逆性,一代一代的杂交选育曾是困扰重庆油菜品质提升的技术瓶颈。“依托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我们实现了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良种选育时长从8-10年缩短至1-2年,亩产量、含油量不断提升。”曲存民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曲存民所在团队在南川试点稻油轮作,充分利用冬闲田提高亩产收益。村民每年9月至次年4月种植油菜,油菜收获后续种水稻,水稻9月收获后又可以种油菜,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水稻,油菜还可以与桃树、李子等果树套种,实现一年四季无闲田。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下田大大提升了耕作效率。为了适应机械化种植,曲存民团队不断改良油菜品种,在提高油菜抗病性、抗倒性的基础上,选育适应无人机直播、植保,便于收割机作业的油菜品种,助力规模化种植。
川渝联合项目、校地合作也在为油菜产业“加油”。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方面与四川大学、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等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在北碚、合川、大足等地建立试验田,与龙头企业共建科技小院,合作研发新产品。截至目前,该中心培育的23个油菜新品种在西南片区推广应用面积达8000余万亩。
当前重庆正建设百亿油菜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实现油菜种植规模超400万亩,全市菜籽油自给率达60%,通过三产融合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希望在我们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打好种业翻身仗,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曲存民说。
曲存民正在观测油菜种苗长势。新华网 彭博 摄
曲存民(图右)正在与学生讨论甘蓝的生长情况。新华网 彭博 摄
实验室里,曲存民每天都要观测记录拟南芥幼苗生长情况,用于基础研究。新华网 彭博 摄
曲存民(图左)正在向学生介绍黄籽油菜的特性。新华网 彭博 摄
在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组织培养。新华网 彭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