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瞄准创新高地,打造科技之城
2022年03月01日 17:54 来源: 新华社

  天气渐暖,春意渐浓,行走在重庆多个企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之风迎面扑来。近年来,传统工业重镇重庆,瞄准创新高地建设,明晰发展路径,精准配置资源,强化多方协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擎正加速“点燃”。

  从弱到强:“老产业”充满“科技范”

  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但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价值不高,一直是该市制造业“短板”。如今,这一状况正逐步改变。

  走进九龙坡区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轰鸣,看不到忙碌的技术工人,这个“静默”的车间正生产有“工业母机”之称的精密数字机床。

  图为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 新华社记者 吴燕霞 摄

  “我们投入2亿多元打造智能工厂,整个加工车间的温度自动控制在22摄氏度,一名工人可以同时控制数台机器。”该公司董事长汪传宏说,公司20余年来坚持在机床领域深耕细作,目前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重庆也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发展集成电路的城市之一,但长期以来,在产业规模、人才支撑、工艺水平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重庆重点布局发展“芯屏器核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出台了一系列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象帝先计算技术(重庆)有限公司一楼机房内,先进的仿真加速器正在24小时运转。2020年9月,该公司落户两江新区,着力自主研发适用于桌面、边缘计算、云数据中心等领域的高性能、多功能、通用型GPU处理器芯片。

  “我们公司一年内聚集了一批芯片行业的资深专家,300多名员工中85%以上为研发人员,目前公司研发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轮融资,获得资金合计20亿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陶昕介绍,公司希望发挥市场化、工程化优势,为培育、振兴芯片产业做出贡献。

  “近年来,重庆产业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重庆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余林林表示,重庆已逐步形成多规格、全流程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2021年全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8.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增速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以上。

  从无到有:新产业“破土而生”

  校园环境消杀如何既有效又不危害孩子健康?重庆深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在该企业的展厅里,一款高分子纳米材料消毒剂占据了“C位”。

  “传统的消毒剂存在刺激性强、作用缓慢不持久、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等缺陷。这款消毒液通过光催化作用实现杀菌消毒,克服了上述缺陷,且成本更低。”该公司执行董事刘进说,公司已创新研发出多类别、前沿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产品,共有44项专利技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也在重庆“破土而生”。巴南区重庆国际生物城内的重庆博唯佰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加紧项目研发。“我们企业在研项目有10余项,其中重组九价宫颈癌疫苗是核心品种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张高峡说。

  重庆国际生物城的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锐说,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以生产轻纺服装为主的工业园,短短5年时间,重庆国际生物城就打响了“名号”,成为同时拥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两张“国家名片”的生物医药聚集区。截至2021年9月,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项目90余个,协议达产产值逾千亿元。

  创新“密码”:“两张图”统揽全局

  重庆市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重庆创新驱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创新蓝图绘到底。据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军介绍,2019年以来,针对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重庆绘制了重庆市技术图谱和科技进步路线图,全面梳理了重庆的“卡脖子”技术和优势技术,对今后5年的重点主攻方向、工作进度等做了系统安排。

  ——资源配置更精准。以“两张图”为基础,编制形成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单,策划各类重大项目120余个,其中研发项目33个。根据产业迭代升级的发展要求和轻重缓急“打表推进”,动态调整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

  ——各方协同更紧密。依托“两张图”,重庆与中央有关部门、周边省份、龙头企业等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合力整合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协同推动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记者韩振、吴燕霞)

编辑: 韩梦霖
精彩图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42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