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足区身边的好老师|李萍:让“爱与责任”贯穿到底 铺就教育“温暖之路”

  从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到让“看得见”的更好的教育“暖万家”,大足在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温暖”二字不止成为教育理想图景一绘到底的关键词,更是一批批大足教育人躬身杏园,书写一则则爱与责任教育故事的要旨。

  重庆市大足区经开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李萍,在二十三年的从教之路上,将“爱与责任”贯穿教育始终,让“温暖”起笔落墨,铺就了一条教育的“温暖之路”。

  李萍个人照。

  以“好孩子是夸出来”为切口

  用“赞”的力量暖进人心

  “我是一个差生”,李萍回忆起二十三年的师者之路,表示这句直击人心的话语仍让她记忆犹新。当时,班上一位名叫洋洋的转校生刚进入班级学习,因学习习惯不佳和学习基础薄弱等问题,一时成绩不太理想,无奈自卑之下写下这些字眼。“我看见这句话时,十分痛心”,李萍深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于是,李萍在仔细摸清洋洋的情况后,便立即与她促膝谈心,找准症结并“对症下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往后的日子里,李萍不论学习生活、课堂内外都开启“夸夸模式”,对洋洋进行多形式的点赞和鼓励,“只要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要和自己以前比,有进步就是优秀”“学习中多请教,多注意学习方法”……看懂她的眼神,读懂她的心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这样长久而持续的关怀之下,李萍用“赞”的力量暖进人心,洋洋由此在各方面也显而易见成长了。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除了洋洋,还有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因李萍“夸夸式”的鼓励教育而终身受益,现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邹同学就感慨“李老师鼓励的话语一直铭记于心”“她的温暖给予了自己人生的力量”。

  “在教育的爱与被爱闭环过程中,当学生被‘温暖地看见’,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爱,自然而然会由衷喜欢上老师,从而爱上一门课”,李萍表示,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须当好这个引路人的角色,这样老师也会收获人生最大的成就感。

  经开片区劳动技能大赛,李萍和孩子们留影。

  用“爱与责任铺就成长之路”

  育人有制度更有温度

  爱是最大的“师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用“爱与责任”双重叠加铺就学生成长之路时,李萍强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因此,李萍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上多措并举,让“制度”与“温度”共振,育人张弛有度,育人成效亦有目共睹。

  班级管理过程中,她根据班级学情,强规矩,定班规,公开投票写出班级“成长公约”;设置“量化评比栏”,将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以量化评比的方式呈现在评比栏上,各科任教师和学生均可参与,公平公正透明,让班级有“人情味”的同时,更有一套自己的行事规则和评比标准。如遇特殊情况,李萍还会联动家长共同参与,如参加诗教活动,她便采取“班级淘汰赛”,动员家长当节目表演的评委,通过公平公正的初赛比选让胜出的孩子能得偿所愿参赛,还会有效维护班级内部的团结友爱。“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孩子们在“奖励贴”“积分卡”“小红花”等多形式的鼓励手法下,不仅有效规范了自身行为,激发出积极进取之心,还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学风,孕育班级教育之沃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之外,李萍同样看重对孩子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方面,她创设班级“阅读角”,鼓励孩子们“以书为精神食粮”,选好书,读好书,并结合读书网站等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面;课堂上,她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读“优秀作品”,增强孩子对文字的审美;加强家校共育,联动家长通过观察、立规矩等,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我学习的驱动力等。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极大促进了班级优秀人才的培养。

  大足区经开小学是重庆市诗教名校,每年都会开展与诗词相结合的中华经典·阅读节、各类传统节日诗词活动等,李萍便以“诗教活动”为契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诗配画、诗词朗诵、诗词接龙、飞花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类目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相关习俗。更为甚者,为让孩子们以诗言心,以诗明志,传承诗词歌赋,李萍还悉心指导学生们进行诗歌创作,“清明是一场适时的雨”“黑板见证您青春的容颜悄然爬上皱纹,粉笔浸染您的青丝换为华发”“妈妈的爱像沙发,我啊,就是那一只小懒猫”……学生们亦不负众望,写出一首首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并被收录进学校诗刊《巴岳新苑》。“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李萍表示浓厚的诗教文化底蕴吸引了同学们的喜欢,同学们也在活动实践中将诗词文化内化为德育认知,形成了良好的品质,十分难得。

  “孩子成长需要时间”,谈起二十三年育人过程中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得出的育人经验,李萍言简意赅表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过程,她反复强调就是要用“爱与责任”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灵。

  在有制度更有温度的育人方式下,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看得见”的过程里,李萍用“细节的看见”“爱与责任的滋养”无愧于她的育人初心: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后,李萍和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

  “温度”成就“高度”

  让教育从“暖人心”开始一路延伸

  回顾往昔,从初为人师到桃李满天下,李萍用二十三年的光阴让“爱与责任”贯穿到底铺就了一条教育的“温暖之路”,她也在这条路径的行进中,将师者之职从“暖人心”开始,坚定不移一路走来,以“温度”成就“高度”。

  二十三,李萍育人如写书“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让有温度的教育成就孩子们学问之成,自己也坚守做到“教之有理,学之有得,处之有道”。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她将课题研究与实践创新相融合,主研参研多次课题研究并形成成果,如她将“诗教德育”与班级良好的班风形成相结合,形成《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诗教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将课题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形成《创建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研究》《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等成果。此外,李萍还努力提升自我,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当下,李萍表示仍需“多学、多问、多交流”,继续让“温暖”被看见,让“温暖之路”一直延伸下去。

  李萍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思政实践活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教育之路充满温度、温情、温暖,教师把真情、真心、真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让“爱与责任”铺就学生成才之路,则教育之路虽远必达,行远至深。

编辑:邵以南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