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巴南打造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建设中的重庆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近年来,巴南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责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巴南区人才净增量同比增长27.96%。

  当前,作为全市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试点之一,巴南区抢抓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改革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全国首个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着力构建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8月27日,重庆首个1类生物创新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实现了重庆生物制品创新药赛道“零”的突破。

  全要素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今年5月,“2024知名院所专利(重庆国际生物城)夏季专场拍卖”在重庆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以下简称“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圆满落幕,成交专利成果32件、成交额1600万元,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类似的活动在巴南并不少见。2022年至今,重庆国际生物城已举办6场专场拍卖,累计成交专利233项、成交金额达5700余万元。特别是今年3月推进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建设以来,更是完成35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8000万元。

  “发挥行业资源优势,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为人才项目团队提供基础实验、生产制造等一系列专业化、市场化的全要素服务,力促更多创新创业成果走出实验室。”巴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市唯一的生物医药重点关键产业园,重庆国际生物城以引领高端化发展、培养高精尖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应用最前沿科技为发展定位,力求建设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目前,紧扣建设全市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试点的契机,巴南区科学谋划,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国际生物城现已发展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最高、项目最优、发展最快的产业园区,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为代表的雁阵型产业人才集群,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全市唯一的行业“塔尖”类项目。

  全周期打通人才服务链条

  高投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生物医药产业如何跨越生命周期成功盈利?怎样创新药企再融资?

  面对这一共同难题,巴南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在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探索建立启动端、孵化端、试验端、转化端和赋能端“五端合一”的全周期服务链条,在港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近日,一家研发人造骨关节的初创型企业来到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希望对他们研发的具有重庆本土知识产权的新型3D打印人造关节置换假体进行安全性试验。对此,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试验端服务企业——美莱德生物迅速响应,评估完项目后,不但从安全评价研究给予指导,还协助其高质高效地完成了相关临床前试验。

  与此同时,美莱德生物将该项目列入其独立建站的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科研计划中,并借助该科研机会锻炼出多名新型实用型人才,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并不是个例。在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已培育形成生物医药产学研平台12个、创新创业团队42个,储备优质项目58个,在孵企业20家,累计向各类生物医药企业提供4.42亿元金融支持。

  全方位打造人才服务阵地

  走进重庆国际生物城,晨光中的高峰湖公园宁静而美丽,一旁建设中的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伫立在湖畔,湖岛相依的美景令人一见难忘。

  占地2.53万平方米的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采取“1+3+N”功能布局,内设1个综合展示区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综合服务大厅、人才交流合作中心3个功能区,周边配套国际酒店、人才公寓等N项服务。

  其中,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1楼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围绕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团队项目等内容进行展示;2至3楼将入驻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各类国家级、市级专业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4楼设会议室、项目路演厅等,为人才(团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线下阵地预计于10月正式投用。”巴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平台已在“渝才荟”全市首批投用,人才项目(入孵)、临床前试验、知识产权拍卖等功能广受好评。

  坚持边建设、边集聚、边服务、边转化一体推进,如今重庆生物医药人才港内已有企业130余家,预计到2024年底,港内将链接各类平台机构不少于20家,服务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0名,集聚产业人才不少于4000名。到2027年底,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全面形成,为培育我市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詹米璐 杨敏 图片由巴南区委组织部提供)

编辑: 葛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