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重庆自然博物馆里,借助高科技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全息动物园”正式开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戴上轻便的全息眼镜,伴随现场语音讲解,瞬间就能穿越到遥远的恐龙时代,直观地感受到恐龙的威猛气息。
而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 话题知多少”“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3个展览正式亮相,从长江的史前玉到黄河的青铜重器,这些展览既为观众展示了长江文明进程,也对话黄河文明;既讲好中国故事,也突出了重庆特色。
8月5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暑期,“文博热”持续升温。重庆多家博物馆或借助AI、VR等前沿科技,或联动其他文化场所,推出许多新意十足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既让文物更加鲜活、历史人文景观更加生动,也让游客能够常逛常新,我市文旅消费再添活力。
借助高科技手段让观展更生动
近日,重庆自然博物馆推出的“全息动物园”刚一上线,门票就被闻讯而来的观众一抢而空。
“走着走着一条霸王龙就出现在我眼前,转过头就是一条窃蛋龙正在对我龇牙咧嘴,这种感受太神奇了,戴上全息眼镜像穿越到了亿万年前,取下全息眼镜又像生活在未来世界。”专程从成都前来游玩的董芳煜对“全息动物园”赞不绝口。
究竟是什么样的科技手段,让观众们如此惊叹?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说,在“全息动物园”中,行业领先的全息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目技术方运用数字孪生与全息成像技术,将远古恐龙1:1真实还原所有细节,让逼真的恐龙形象跃然空中,游客置身其中甚至能看清恐龙身上的皮肤纹理。
这只是重庆自然博物馆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观展感受的一个缩影。早在“全息动物园”上线前,重庆自然博物馆就已经推出了VR观展,观众们只用戴上VR眼镜,就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观看到不同的三维立体展览拓展动画。
市文化和旅游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博物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以创新的方式呈现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重庆正在加快建设“重庆云上博物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进一步拓展博物馆传播渠道。
“三展同开”一站式领略黄河长江文明
7月27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启了建馆以来的一大盛事——3个重磅展览同时开展。
在博物馆4楼的临展厅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20家长江干流文博机构,联合推出“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此次展览汇集了长江流域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玉器305件(组),包括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等,其中一级文物32件,向观众展现出长江史前玉器独特的文化、艺术及其科学价值。
同一天开展的“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展览,依托山西博物院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通过百余件山西文物聚焦华夏文明发展历程,讲述了山西在古人类发展到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形成几个重要时段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博物馆3楼临展厅里,“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 话题知多少”展览也引人入胜,观众可以在展出的白鹤梁题刻文字中,一窥当时川渝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精神风貌。
从长江的史前玉到黄河的青铜重器,中国两条母亲河的故事在三峡博物馆内,以全新的方式交相辉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牟丰京说,博物馆希望通过3个重磅展览的同步上线,既为观众展示长江文明进程,也对话黄河文明;既讲好中国故事,也突出重庆特色。
市文化和旅游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将精心组织策划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的展览和活动,让更多的精品展览能“走进来”“开出去”。
妙招频出让更多人享受文博盛宴
这个暑假,重庆各区县博物馆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巫山博物馆将展览搬上了公众号,办起了“巫山峡江”系列展览,每周一期的线上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通过网络走进巫山的历史文化,感受这一方水土的精彩故事。
永川博物馆开启了“印象博物馆”,拓展研学活动,将博物馆与非遗传统技艺相结合,深度挖掘和整合资源,推出了包括常规展览、非遗特展及16场精彩的研学体验活动。
开州博物馆推出了第二季的“博物馆之夜”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夜晚的博物馆感受一场新奇的观展体验,没想到消息刚一发布,就引来观众们的热捧,活动上线仅一天时间,开州博物馆就不得不因为报名人数爆满发布了提前关闭报名通道的公告。
来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整合优势资源,已经策划推出了45项活动,用文博大餐丰富博物馆观众们的暑期文化生活。
市文化和旅游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旅游”能为游客带来更多内心的充实愉悦,重庆将继续盘活更多文博机构资源,在文旅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博活动,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