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新建成的虎溪校区体育中心目前试运行。(重庆大学供图)
“学生都放暑假了,学校操场空着也是空着,为何不对外开放呢?”近日,家住大学城虎溪街道金科廊桥水乡小区的舒先生在体检中查出高血脂,便想到家附近的高校跑步锻炼,没想到的是他在四川美术学院门口吃了个“闭门羹”,学校保安需要他出示预约信息,“可我连在哪预约都不知道。”舒先生向本报反映说,无奈之下,他花钱在健身房办了月卡。
一边是“沉睡”在校园里的体育设施,一边是四处寻找健身场所的居民,二者如何才能完美契合?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少数高校可刷身份证入校,大部分高校依然实行预约入校
8月5日下午5点过,气温比白天稍微降了一些,家住北碚区天生街道的邵志强便带着儿子来到西南大学2号门,在刷身份证后,父子俩便顺利进入校园,准备打会羽毛球。
“进入暑假,我每隔两三天就会带孩子来打羽毛球,既锻炼身体,又保护他的视力。”邵志强说,西南大学离家近,羽毛球场又免费,是他与儿子锻炼的绝佳场所。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起,西南大学就放宽了入校政策,市民刷身份证即可进入。除西南大学外,目前,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也是如此。
然而,我市大部分高校依然实行预约入校,比如,重庆邮电大学开通了校园参观,但需要在“重邮小卫士”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访客预约报备,需要填写访客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提交信息后,再在入校时出示预约通过二维码。其他高校则只开通了访客预约,在填写电话号码、身份证、车牌号等信息时,还必须填写预约的部门对接人,获得对方的通过才能进入。
“校园都进不去,更别说享受学校里的运动设施了。”舒先生说,有了这层“拦路虎”,每每路过学校门口,也只能“望校兴叹”。
体育场馆建设较落后,线上预约系统不完善
“好热,休息一下,喝口水,要不然要中暑了。”4日下午6点,在位于南岸区七公里的重庆交通大学知园运动中心篮球场,50多岁的老甘和几位朋友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篮球,直呼热得遭不住,赶紧坐下来休息一下。
知园中心是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生活区的一块免费运动场所,多年来一直无偿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运动锻炼。然而,重庆夏季的高温也让人难以招架,“如果这是一个有空调、气温舒适的体育场馆就好了。”老甘说。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愿望目前实现起来还比较困难。一方面,相比较北、上、广、深以及江浙、四川等地高校,在渝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还比较落后,有的高校只有一个篮球馆,里面还要穿插羽毛球、排球训练,平时只供学校专业队或校队使用,更别说拥有一个综合性的大型体育场馆。
另一方面,在渝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大部分没有实现数字化线上预约。除了西南大学游泳馆是此前实行线上预约比较成熟的场馆之外,重庆大学今年新建成的虎溪校区体育中心目前也还在试运行阶段,只对本校师生预约开放。
“如果有了数字化系统线上预约,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需求就能一清二楚。即使学校放假了,只要系统正常运行,体育场馆设施照样可以用起来。”我市一所高校的体育部负责人说。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和规划
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传来假期将开放校园闲置的体育设施给市民使用的好消息:河北保定市6所大学、30所中小学将在寒暑假期间有序向社会开放;湖南长沙743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昆明教育体育局明确,面向社会首批免费开放39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北京、珠海、芜湖等城市也出台学校体育馆的暑期开放措施……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向市民开放。”市教委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鼓励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近两三年,重庆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可市民为何还会“望校兴叹”?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还是有顾虑,首先就是安全问题。”南岸区一所高校后勤保卫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暑假期间,本来值班人员要比行课时少,加上高温天气,容易出现运动中暑等情况,学校面临外来人员入校后不好管理且安全隐患增加的“麻烦”。
大学城多所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维护部门的人士则表示,学校正好利用暑假对老旧的场馆、座椅等进行翻修,因此会出现假期“打烊”。“如果场馆要开放的话,还需要开启空调、给木地板打蜡等,加上体育器材的损耗,无形之中增加了运行成本,这些都是不小的费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单是学校的事情,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发力。”重庆理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陈马强认为,作为推动全民运动健身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政府需加强统筹和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尝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将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安全责任分解为属地方、运营方和保险方。这样,既能减轻学校的安全焦虑,还解决了资金和管理的问题,才能将假期闲置的体育场馆充分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