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阳县中医院:医教协同,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近日,云阳县中医院正式挂牌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云阳医院,被纳入重庆中医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开启了深化校地合作、院校合作新篇章。

  近年来,云阳县中医院全面推进教学组织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医校合作,助力医教协同发展,教学师资能力、质量管理、研究水平、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助推当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建平台强队伍

  医院党委将教学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方案,明确阶段任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台账序时推进教学工作;调整设置教研室11个,成立教学质控组,常态化开展教学质量检查。通过持续增加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建成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配备针灸四肢训练、脉象模拟等大、中型实训模型60余件;建成独立示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据介绍,医院目前开通了多种信息数据库,拥有医学期刊整刊1800种,相关刊物5600多种。

开展实习生岗前培训。

  近年来,云阳县中医院将师资队伍培养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性工程,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师资内涵建设。先后遴选95名带教老师,60%以上为中医类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25%以上。医院邀请市内外知名医院专家来院现场指导,组织教学骨干参加市内外交流学习及师资专项培训;定期开展教学会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研讨、交流等形式,相互整改促进。

  以教带学,医教协同促发展

  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今年年初,当学生小杨到医院实习,第一次接触到病患时,不能将书本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加之对环境、老师的陌生,让她感到忐忑不安、手足无措。

  “看到她,就想起当年的自己,我从科室基本情况、呼吸科的常见病种开始,时不时穿插几个小问题,以交朋友的形式,加深双方的了解。”肺病科教学秘书刘建说,通过引导,并且让学生参与到病人现病史询问、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中,激发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兴趣,让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两个月实习,小杨已经能够对呼吸科常见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并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询问细节,自主查阅文献资料,与带教老师讨论交流。

  “带教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灌注、手把手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询资料,翻阅文献研究,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刘建表示。

  在医院妇产科,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熟悉掌握妇产科疾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秘书梁银还专门为学生打造了一套快乐学习法。

  “与学生做朋友,教学中,我经常有意创造快乐的环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和理解知识,进行思考。同时,利用辅助模具和专科视频,为学生系统拆分讲解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流程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梁银说。

重庆中医药学院2024年教学查房比赛。

  近日,在重庆中医药学院2024年教学查房比赛决赛中,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云阳医院代表队获得中级职称组二等奖(肾病科刘良武团队),高级职称组三等奖(骨伤一科谭小飞团队),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的带教水平得到了展现。

  “教学过程中,我们聚焦学生培养,努力提升人才质量尤其是提升学生病历书写能力和教师业务指导能力,加强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和中医特色内涵建设,致力于以教促学,强化医教协同,共促医院高质量发展。”云阳县中医院教务科科长唐中全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科教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教学条件。通过师资队伍交流培训学习、搭建重点专(学)科群、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深化院校合作,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建设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云阳县中医院负责人表示。

编辑:彭祎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