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看渝企如何挑起创新“大梁”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7月11日,市经信委公布“2024年度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共63个场景入选,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这批入选项目将畅通“应用—反馈—迭代”成果转化循环,突出应用场景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技术创新,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企业。当前渝企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挑大梁”?

  能力凸显

  63个场景均采用新技术原理

  一直以来,普通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都是以2D画面呈现。而由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面向工业AI质检的4D光场相机应用场景”,却可以拍摄出4D画面。

  “这是因为4D光场相机通过应用光场摄影技术,为相机增加了第四维度。”中科摇橹船负责人介绍,4D光场相机能够捕获人眼与自然界交互的全部4D光线信息,通过一次成像可同时采集物体的深度和纹理信息,以此大幅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这项技术可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导航、三维重建等多类质检场景,大幅提高产品良品率。

  中科摇橹船这项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正是此次63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它们凸显出渝企创新能力。

  又如,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推出的“钢铁冶金全流程中视觉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一揽子智能化设备实现对钢铁生产各环节的实时高清监控、业务数据互联等,不仅能够改善钢企作业环境、减少事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这批入选的产业技术应用场景,均符合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方向。”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这些应用场景项目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进行研发,能够显著提高产品性能并扩大使用功能。本月初,我市还公布了本年度164款市级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两者将共同推动我市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快马加鞭”。

  重点产业

  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通过技术创新链驱动产业发展,重庆有行动、有成效,但目前部分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有不足。

  比如,虽然近年不少渝企通过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尝到创新“甜头”,但整体上存在数量不多、创新能力培育不够的难题。

  “渝企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偏少,与企业难以满足技术中心创建评审的‘硬指标’有关。”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企业要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首先须获评为市级技术中心,后者“门槛”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每年研发经费支出不低于3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少于30人等。客观上,“够得着”上述指标的渝企不多。

  另外,对于已创建国家级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渝企而言,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也存在着引领性研究成果不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不大、领军型科创人才不足等短板。

  “要增加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提升其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科创企业是当务之急。”市科学技术信息中心负责人建言,培育壮大科创企业规模,需要从培育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和产业规模。

  集优聚强

  推动创建创新“策源地”

  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有着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如何在众多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中培育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更优、科技动能更强、新兴产业更多,已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2%,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特别是新兴产业,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先进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1.2%……一批未来技术和创新产品实现“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

  “通过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必然加快形成、壮大。”市经信委负责人预计,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将迈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至近40%,建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