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依托“一张卡” 建成“大平台”

  新华网:我手里这张小小的卡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把它往汽车挡风玻璃上一贴,车辆便拥有了专属的“电子身份证”。董事长,这张卡里面藏着什么黑科技?每台机动车都有实体车牌,为什么还需要“电子车牌”呢?

  谭鹏:我手中这张卡片就是粘贴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重庆市交通信息卡”,也叫电子车牌,相较于铁质车牌,它具有信息数字化、防拆防伪、高速识别、全天候适应等特点,解决了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单一、分散、缺失、粗放、存储成本高、时间短等世界级难题。按照市政府2021年《关于领取和使用重庆市交通信息卡的通告》规定:机动车交通信息卡是记录机动车基本信息,采集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防控等信息,并提供机动车出行诱导、安全可信支付、便捷通行、共享停车等便民服务的电子媒介。通俗地讲,这张卡类似于车辆的二代身份证,是车辆法定身份数字载体,是实现道路交通数字治理和智能出行服务的基础部件。同时,“重庆市交通信息卡”项目是国内唯一获地方立法支撑的交通科技项目。早在2006年,“重庆市交通信息卡”纳入经全国人大备案的《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明确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均应领取和使用“重庆市交通信息卡”。

  新华网:在感知、采集之后,海量的数据怎么处理和应用呢?

  谭鹏:截至目前这张卡已累计覆盖我市707.33万辆各种不同类型机动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这些构成了数据感知层;加上我们在市域所有国道、省道、城区主干道,2860处公共、商业停车场等建成26400多处机动车电子标识采集终端,构筑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实时的智慧城市全域交通信息感知骨架网。采集后的数据通过专网汇聚到我们的后台进行脱密、清洗、处理、存储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核心“重庆市新型数字交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平台现在每天采集动静态实时交通数据9300多万条,累计采集量1180亿多条,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实现了目前我国唯一省域规模动静态交通信源采集数字化、全域时空分布一体化数字感知与海量数据处理与应用,综合应用规模全球最大。

 

编辑:邵以南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