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发
陈宇航
刘嘉嘉
陈子烽
核心提示: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诞生了18个技术项目的冠军,中国队获得12枚金牌。
时隔5年,首届大赛金牌选手又有哪些新技能?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撷取了部分选手进行跟踪采访。
韦国发:极限网速“大神”成为正高级教师
人物名片>>>
韦国发,男,1998年出生,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正高级教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选手。
12秒钟,完成一个网线水晶头制作。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获得者韦国发,被称为极限网速“大神”。
6月18日,记者拨通韦国发的手机时,他正忙着整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所需的资料。5年前还是参赛选手的他,今年将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网络布线项目技术筹备专家组组长,重返大赛赛场。
荣耀时刻 12秒钟完成水晶头制作
2019年,对韦国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他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年。
经过层层选拔,从省赛闯进国赛选拔赛,他一路过关斩将、突出重围,分别以省第一名、全国选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成为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国家队选手之一。
“进入国家队后,每天训练8到12个小时,没有娱乐,没有节假日,训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韦国发说,为了提高网络布线中水晶头的制作水平,他反复研究国际优秀选手比赛视频,把自己的数据跟国际上的选手做对比,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经过长时间针对性训练,他从刚开始的30秒,稳定在了12秒。
当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面对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9个国家的选手,韦国发凭借精湛的技能和手速,一举为中国赢得该项目金牌。
人才引进 学校为他开设大师工作室
参加比赛时,韦国发的身份是河北邢台技术学院的老师。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斩获金奖后,韦国发受到业界关注,全国多地向他伸出“橄榄枝”。
2020年,他接到了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聘请函。当年,天津市为吸引人才,制定了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为技术人才打造工作室、提供训练场地、提供资金支持等。
看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韦国发欣然加入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并荣任韦国发大师工作室的掌舵人。培养优秀的弟子,成为他这些年的工作重心。
传道授业 弟子接连斩获大奖
为了传授自己的经验,韦国发在教学中运用起了大数据分析。
“例如选手要走完ABC三个点,有多种走法,这就是比赛中工序的重要性。每一个人的步子大小、心率高低,都会影响效率。”为了科学分析,韦国发运用图像动作捕捉软件技术,将弟子的身体参数、工序步骤等数据记录下来,分析改进提高的地方,为他们研究更加科学、更适合他们的独特的工序。“例如有的人是左撇子,那他的工序肯定和惯用右手的人不同。”
同时,他还不忘研究国际大赛的“劲敌”。韦国发说,有的国外选手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仍然会用心去研究对方的操作流程,从中挖掘是否有可取之处。
2022年,韦国发培养的优秀选手张洪豪,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以出色的表现摘得银牌。2023年,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韦国发培养的两名选手均在各自项目里斩获金牌。
2023年,25岁的韦国发成为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我将带领选手展现中国的技能水平和大国工匠的担当。”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网络布线项目技术筹备专家组组长的韦国发说。
陈宇航:成立工作室研发管道除锈机器人
人物名片>>>
陈宇航,男,1999年出生,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机械专业毕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选手。
6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宇航刚从一处工地回到办公室。最近几天,他和同事们正在进行一处厂房中央空调的管道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要负责整个管道线路的技术工作,因此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工地上。
曾经迷茫 从优秀师姐身上找到前进方向
陈宇航的技术生涯,还得从2015年说起。16岁的陈宇航进入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机械专业学习,技校生的身份曾让他对未来很是迷茫。
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那天,刚刚为中国队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师姐聂凤,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技术的美是可以被欣赏的,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看着台上神采奕奕的师姐,站在台下的陈宇航心潮澎湃。命运也在垂青这个少年。那时,我国开始培养管道与制暖项目的参赛选手,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成了集训基地,机械专业的学生近水楼台拥有了便利的培训场地和师资。
管道与制暖项目比赛,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在10平方米的空间内辗转腾挪,将平面图纸变为三维立体的热水定向流动系统。要完成该项目,将笔直的管道钎焊、煨弯成管路是每位参赛选手都要面对的挑战。
与大多数同学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不同,陈宇航一开始就立下了自己的目标——要像师姐那样,冲刺金牌。
不懈努力 他走上国际大赛领奖台
为了锻炼臂力,他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为了提高效率,他主动学习,自行总结方法,并发明了一套操作公式。最终他通过校内选拔,争取到了参加全国选拔赛的名额。
之后陈宇航一路高歌猛进,连续三届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并且摘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
2019年,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陈宇航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拿下了管道与制暖项目的金牌。
创新研发 他想用技术解放双手
毕业后,陈宇航进入中建八局工作。一年后,以陈宇航名字命名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陈宇航开始了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之路。
“现在我日常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内部的管道安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和同事们不断改进推广钎焊、管道弯曲、管道装配等多项技术。通过技术提升,公司300余个在施项目管道焊接、管道弯曲合格率整体提升20%以上。
不仅如此,陈宇航和同事们还立足工作岗位,研发出管道除锈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管道除锈这项工作的工作效率。
放置在露天的管道,外部通常会有一层锈迹,在安装完成后,进行喷漆防腐处理前,往往需要先进行除锈。以往的除锈工作,都是工人手持砂磨机进行,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很危险。陈宇航和同事们研发的除锈机器人,无须人工操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我希望未来能通过系统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发明更多自动化机械,解放双手。”陈宇航说。
刘嘉嘉:巧手带出8名全国技术能手
人物名片>>>
刘嘉嘉,女,1998年出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高级技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金牌选手。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出去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6月19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刘嘉嘉时,她正在俄罗斯参加由市人力社保局组织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活动。这段时间,她到当地的学校考察,为学生讲解竞赛项目,忙得不可开交。
结束俄罗斯的行程后,刘嘉嘉将返回重庆,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美容项目副裁判长的身份,带领中国选手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比赛。
美容就像打太极 要学会用巧劲
谈起2019年参加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时的心情,刘嘉嘉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非常珍惜难得的机会。
比赛中,刘嘉嘉发挥出色,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到位,她的双手就像是舞者一般,在模特的身体上轻盈地跳舞。
“我把模特当成是自己的顾客,要极尽所能的服务好。”刘嘉嘉说,要做好美容,首先需掌握好顾客的身体、皮肤特点,制定相应的美容方案。“服务时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呼吸,学会在呼气时用力,这很像打太极。”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美容项目竞争非常激烈,“第一梯队”的选手几乎都来参加了这次比赛。能在美容项目中脱颖而出,刘嘉嘉实属不易。
在这次比赛中,经过美容、美体、化妆、美甲四个模块、7个多小时的比拼后,刘嘉嘉最终夺得美容项目金牌。
回校任教 她的公选课两分钟被抢完
比赛结束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主动向刘嘉嘉抛出了“橄榄枝”。
一直以来,刘嘉嘉给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希望能学以致用。2020年,刘嘉嘉正式入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担任文化与旅游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老师。
“我自认是比较严格的老师。”刘嘉嘉说,她会要求学生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的项目,比如给他们布置一天完成10幅线条勾勒的任务,如果有学生没有完成的话,少做一张就罚十张。
2022年,她在学校开了两门公选课,分别为化妆实训和职场妆容塑造,开放选课不到两分钟,这两门课的名额就被一抢而空。不少学生听过刘嘉嘉的课后,又把其他同学带来听课,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培养新人 带出8名全国技术能手
2020年,刘嘉嘉培训的选手王珮获得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金奖;2022年,刘嘉嘉作为美容项目国家教练和技术保障团成员,带领王珮参加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并获得美容项目金牌,这是中国美容项目第一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金。
刘嘉嘉先后培养了郑雅婷、王培聪等8名全国技术能手。
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刘嘉嘉还先后参与上海、江苏、广州、陕西、山东、安徽等地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编写,组织实施方案编写和执裁工作20余项。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举办在即,刘嘉嘉希望年轻的中国选手可以向其他参赛选手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与众多优秀选手一起切磋交流,碰撞出新的技能火花。
陈子烽:复刻60年前试题作品进入博物馆
人物名片>>>
陈子烽,男,1998年出生,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教师,砌筑工技师,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选手。
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这段时间,陈子烽在浙江带选手集训。下周,他将带领这些队员来重庆,“虽然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没有砌筑项目,但我想提前让这些年轻孩子感受大型比赛的氛围。”陈子烽说。
从零开始学砌筑 在国际大赛中摘得冠军
陈子烽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农村家庭。2016年,陈子烽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工程测量专业就读。选这个专业是因为他擅长数学,有优势,而且农村学生可以免学费,不会给家里增加太大的负担。
刻苦的陈子烽成绩一直很突出,在第二学期就赢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项目一等奖,这个奖项是中职行业技能的最高荣誉。
2017年,师兄梁智滨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冠军。一时间一股世赛热席卷全校,学生们纷纷报名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老师推荐了资质较好的陈子烽。
从未碰过砂浆、砖块的陈子烽从零开始学起砌筑。铲灰、铺灰,砖放上去要四周饱满、中间空,看似简单的动作,陈子烽做起来却异常生硬,铲多了,灰浆铺在砖上太厚,铲少了,又铺不满。
经过不断地练习,陈子烽的砌筑技能越来越纯熟精进。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的砌筑项目比赛中,他一举摘得桂冠。
主动报名援疆 让当地孩子有一技之长
2019年,陈子烽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规划和期待。
2021年10月,陈子烽报名参加广东省“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远赴新疆喀什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年龄最小的支教教师。
“我这么年轻,有更多精力把所学技能投身西部建设,让当地孩子有一技之长。”这是陈子烽报名援疆的初心。
广州市援疆工作队为当地中职院校带去了资金,买来了设备,为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世界技能冠军工作室,陈子烽担任工作室主持人。
在援疆期间,陈子烽发现,学生们动手能力不错,但是理论知识欠缺,对于识图、制图一无所知。于是,陈子烽把课堂搬到了实操车间,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水平线、垂直度、平衡度等知识。
去年,陈子烽回到了广州,但他依然关注着新疆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他的三名学生参加了喀什地区的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了名次,其中获一等奖的学生参加了新疆的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并获砌筑项目铜牌,随后参加了去年的国赛。
复刻60年前的试题 作品进入世界技能博物馆
在上海,有一座世界技能博物馆,这是世界技能组织授权的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馆。
2023年4月,陈子烽受邀来到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馆,复刻还原1963年都柏林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比赛试题。这道试题堪称经典,涵盖了各项砌筑技能:柱子、拱门、人字形图案、切割、勾缝……
砌筑,是一项非常传统的建造手法。60年时间,世界在变化,科技在进步,技能也在发展。砌筑所用的材料、工具、手法也发生了变化。
“60年前比赛所用的砖,无法查证,也无法复制,我使用的是国内砌筑项目比赛用的多孔砖。”陈子烽介绍,这个砖的尺寸和图纸标注的有些许不同,他按照原始图纸的式样重新绘图,确定好了之后再去现场施工,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终于完成了这道试题。
“我能受邀来博物馆复刻作品,真的感觉很荣幸。能有这样的礼遇,也是砌筑这个技能的荣幸。”陈子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