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彭水 “三个坚持”强化生态保护厚植发展本底
2024年06月19日 10:35 来源: 重庆日报

绿水青山美丽彭水 摄/李洪卫

  核心提示

  6月的彭水,万木葱茏令人沉醉。从武陵山麓到乌江水畔,从城区公园到山乡田间,浓浓绿意如同经脉把大地连成一片,3900余平方公里土地的风韵尽在其间。

  这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包含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来的丰收和喜悦。近年来,彭水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坚持“生态立县”,不断巩固和厚植绿色生态优势,矢志不渝推动绿色发展,切实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生态之城,向绿色而行。如今,新时代美丽彭水建设的蓝图已经铺展,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彭水近在眼前。

  坚持“当下改”和“长效立”相结合

  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去顽疾

  来到彭水太原乡区阳村2组,走进改造后的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区,曾经环境脏乱、臭味难闻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

  “以前只要走到这附近,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那味道别提了。现在全面改造后不但让我们告别了异味,而且水排放通过治理,村里的水也让人更放心。”谈起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鲟鱼养殖尾水排放的整治,不少村民连连感叹。

  事实也如村民们的感叹。据彭水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强化高位推动、强化联合联动等措施,动真碰硬,聚力攻坚,强力推进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服务于民。

  强化高位推动。彭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常态化听取专题汇报,开展调研督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分管县领导靠前指挥、分兵把守、分块推动,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照问题清单,逐个推动解决,全力推进整改。

  强化机制建设。针对生态环保问题,彭水科学分类施策,明确“1个专项任务、17个专项子任务、11个举一反三问题、31件群众投诉”的整改任务,形成“1+17+11+31”的整改体系,建立县领导牵头、牵头部门主抓、相关单位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的整改工作机制,确保整改措施和时限科学、合理、可行。

  强化责任追究。综合运用通报、督查、催办、督办、考核、约谈问责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县级专项督查(核查)8次,印发催办(督办)函21份、提醒报告10份、督查通报7期,编发督查工作动态28期。

  强化群众满意。始终坚持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聚焦群众反映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强化复查回访,举一反三,全力化解,切实维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2023年,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受理调处群众生态环境投诉286件,投诉量较2021年(402件)下降28.9%。

  坚持“重点攻”和“系统治”相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力度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群众心里的答卷。

  “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这两年,彭水人的“朋友圈”里,时常会晒出这样的场景:在阿依林海景区里,碧空如洗,三五亲朋在郁郁葱葱的红豆杉林间搭起帐篷,尽享欢乐。可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是一处因为长期过度采挖,导致地面出现裂缝,水源减少,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矿区。

  “通过将辖区内的所有煤矿全部关停,同时引进企业在马岩山上种植了近4万亩的红豆杉,并依托红豆杉,将以前的矿区打造成为阿依林海景区,如今这里已让曾经煤矿遍布的山头变得郁郁葱葱,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山生态旅游目的地。”彭水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荒山变绿山,矿区变景区,来自青山常在的重点突破,更根植于系统治理的综合施策。彭水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不限于治山,更突出系统思维,一体推进治气、治土、治废、治山、治水、治岸、治城、治乡、治塑“九治”,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重庆建设作出彭水新贡献。

  全面治水治气。彭水严格落实河长制和十年长江禁渔,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入河排污口、加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等措施,有力提升了乌江、郁江等流域水环境质量,乌江、郁江、县域次级河流水质常年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攻坚行动,2023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优良率达97.5%,PM2.5年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28%。近3年,彭水县城空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水环境质量排名保持全市前三。

  协同治土治废治塑。关闭矿山139个171公顷,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4.6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上升至75.4%。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123个、村级废弃农膜回收点292个、农膜回收率89.12%,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减少20%,建成“无废城市细胞”建设3个。

  系统治山治岸。构建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责任体系,2021年至2024年5月全县各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累计巡林120万余次,实现“林长制”走向“林长治”。“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建设3万亩,实施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6%。

  统筹治城治乡。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3.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平方米、海绵城市建成率32.99%。结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成3个巴渝和美乡村。

  “九治”工作的同步发力,使彭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坚持“改革力”和“创新力”相融合

  生态绿色质量发展优动能

  绿色装点彭水的颜值,改革与创新塑造这里生态的根骨。

  今年一季度,彭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第一。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保护与监管的新生力量。通过持续完善河流监测体系,稳定运行乌江鹿角、郁江郁江桥、普子河新滩子、木棕河马金、中井河马嘶口、长溪河等水质自动监测站,彭水实现乌江、郁江重点断面水体及周边环境全覆盖、全监管,从以前每月一次采样监测到现在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涉水问题。通过整合市、县级河长制平台数据,这里实现了数据“一张图”综合展示,及时掌握水质、水量、环境等状况。

  “过去全靠‘铁脚板’,现在依托大数据。”据彭水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加快水信息化建设迈向智慧管理,近年来,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彭水强化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通过一条条新机制、一项项新制度、一个个新举措,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不断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激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

  由此,一批治理和保护的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成果得以孕育。

  创新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彭水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借助企业主体申报《重庆烤烟设施生物质燃料替代减排方法学》纳入重庆市“碳惠通”方法学备案清单。作为全国首个自主开发的烟叶烤制环节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减排项目方法学,成功打通了烟草行业减碳项目价值变现路径,实现“山青水绿”生态优势到“真金白银”经济效益的价值蜕变。

  “按照全县4189台燃烧设备改造需求,目前已完成2264台,涉及烤烟土地面积达4.52万余亩、烟叶产量10.87万余担,预计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万余吨,减排率高达83.6%,同时将产生总计120万元左右的经济价值。”据上述负责人透露。

  打通区域协同治理的孤岛,彭水积极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作。

  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可能出现跨界污染的公共事件,该县与黔江、武隆、石柱、酉阳、贵州遵义、贵州铜仁等地签订联防联控协议;与贵州省务川、沿河、道真,湖北省利川市等周边市县持续加强协调联动,落实跨界河流联合河长制;彭水县生态环境局联合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常态化开展乌江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对乌江沿线企业开展联合执法及监测。

  同时,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社会噪声污染等涉及监管部门较多,职责交叉、权责模糊的环境污染事件,联合多部门力量开展调查处置,并通过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召开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齐抓共管大格局。

  从问题整改到系统治理,再到改革创新,彭水踏歌而来,逐绿而行。

  “接下来,彭水将继续秉承勇于担当、勇挑重任的责任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书写美丽重庆建设的‘彭水实践’”。彭水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刘茂娇 龙搏)

编辑: 刘文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