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永川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答好立德树人“新答卷”

  3月31日,第39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闭幕。经过角逐,永川区师生共获得3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3个。

  这些佳绩,是永川区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见证。

  今年1月,永川区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永川区将区域性整体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题。以“校内+校外”“硬件+软件”“比赛+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校内+校外”有机衔接 构建科学教育实践大场域

  永川区把科学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使教育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按照“14434”工作路径,紧扣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推动校内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小学生走进大学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变身小小“工程师”。

  永川区夯实学校主阵地,注重“研、训、导、赛”四位一体推进,不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永川区各学校倡导跨学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理解处、不认同处提问,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思考,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敬畏科学、探究科学,不断营造宽松的科学教育氛围。

  永川区实验小学自2020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基本实现项目式学习课程序列化、实施常态化,目前已开展56个项目式学习课程。学校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永川区特色的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顺利打造了“探秘人工智能”“秀美永川‘芽’俗共赏”等系列品牌课程。

  除了抓好课堂主阵地,永川区各校也重视课后服务新阵地,优化课后服务,做到课内课后协同。通过开展“百名博士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少年科学院”“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需要依靠全社会联动支持。

  永川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成立。

  4月30日,在永川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全区9个部门、23个镇街、17所大中专院校、107所中小学结成科学教育联盟,共同助力永川科学教育探索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与此同时,永川具备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优势。永川区是国家定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是中国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城市。有长城汽车、达瓦等高新企业,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片场等创新平台,茶山竹海森林公园、乐和乐都动物园等自然资源场所。

  学生在实践基地参加活动,了解科普知识。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永川教育系统联合各部门,整合辖区科技片场、科普基地、产业基地、职业院校实训场地等30余处科学教育实践场域。依托区博物馆、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青少年宫、大安机场等,打造中小学半小时“科普体验圈”。推进会上,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精品研学线路、茶山竹海精品研学线路等永川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学10条精品路线在现场发布。

  永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中意表示,要有效协同、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互动实践活动,构建覆盖全区、互联互通、同频共振的科学教育实践大场域,实现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

  “硬件+软件”提供支撑 凝聚科学教育保障力

  推进会上,中意清晰解读了《重庆市永川区建设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展现出永川区委、区政府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开辟新时代科学教育新赛道的决心。

  在这份“路线图”“任务书”中,永川区教委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强化学校硬件建设,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保障。目前,全区已建成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示范学校5所,市区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0所,国家市级科学教育实践基地10个。

  在永川中学的科学课上,师生一起探索无人机的奥秘。

  作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示范学校,重庆市永川中学校积极营造科创氛围,建设2万余平方米的科技楼,配设电工、金工、车工、木工实验室,整合激光雕刻机等设备;重庆市永川昌南中学校搭建科技教室、机器人考试、3D打印室、结构模型制作室等科创场域……各校活用校园微空间,积极建设可体验、可互动的科学长廊、科学角,让青少年在科技体验学习空间与场域的浸润下成长。

  永川·泸州教育数字化发展交流会召开,两地共谋教育发展。

  与此同时,永川区还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势,赋能科学教育发展。2月29日,永川召开了永泸教育数字化发展交流会,掀开了数字化教育发展新篇章。永川区教育系统将推动科学教育、数字化建设相融互促,建好科学家、科学课、科学教育场所3个科学教育数字资源库,塑造科学教育新动能、新优势,促进城乡科学教育一体化发展。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已成为教育强国战略重点工作,切实推进专业化科学教师培养,建设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软件”保障。

  “永川区每年投入20余万元培训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等2.8万余人次;开展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教练员等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推选优秀教师先后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倾力构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名师—专家教师’梯级成长模式。”中意介绍。

  目前,永川区各中小学均聘任1名专家、学者等担任科学副校长,并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通过升级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每年评选优秀科学教师、优秀校外科学辅导员,组建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培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先进个人。

  “比赛+活动”搭建载体 丰富科学育人新路径

  从太阳能四驱水陆两栖小车、智能巡逻车、扫地机器,到飞越千里的电磁波、灯光自动切换器……2月22日,永川区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永川实验小学举行,永川区共2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920余件,作品包含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经评审,共产生6大类别一、二、三等奖 200 余项。

  “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中意认为,一次实验、一次讨论、一次研学、一次科创比赛,都在展示、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从单纯的兴趣转化为探索的自觉。为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永川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最大程度激发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校园科技节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学创造。

  永川区广泛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创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科学探索与学习需要;开展科学素养大会、科技节、科学竞赛,每年出台100场科学报告主题清单;通过“专家讲师团”“家校共育堂”“前沿科技探索营”“职普科教环线”等,建设“双师制”(基础学科、项目学科教师)课程班,完成科学研究课题;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

  永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世红表示,科学教育不等于科普教育,要树立大科学教育的理念,只要能够让学生体悟科学精神、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提升学生探究兴趣、探究能力、探究精神,助力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人才、提高科学素养、塑造科学精神的活动都是大科学教育。

  在科学教育领域,永川区师生硕果累累。

  浓厚的科学氛围、丰富的科创活动、多元的展示平台……让永川区科学教育硕果累累。

  目前,永川区培育市区级学生优秀科学实践活动200余例,全国科学实践活动一等奖作品5例,6项教科研成果受国家级表彰;获市级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和基础教育著述奖项36项;培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3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2人,小发明家2人,重庆市优秀科技辅导员20余个……

  作为全国124个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未来,永川区将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教育政策研究,推动竞赛活动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高考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衔接,着力提升服务教育决策水平。持续加强科学教育调研指导,定期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分析研判,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学教育实验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何珊珊 王亭羽)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