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石柱县中益乡光明村体育场,一群身着土家族服饰的村民登上舞台,伴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跳着摆手舞向台下的乒乓球队伍欢迎致意。
这里是重庆日报参与承办的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美乡村乒乓球邀请赛(以下简称双城“村TT”)比赛现场——两天时间里,来自川渝两地的17支参赛队伍,用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为农民群众带去了充满欢笑的乡村运动嘉年华。
赛场外,这场以群众为主角的赛事,也因“农味”浓、“趣味”足,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赛事流量秒变经济增量,有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经济等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朋友圈”更大
川渝两地68名球员同台竞技
去年,重庆市和美乡村乒乓球邀请赛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举行,共有8支球队参与比赛,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到场助威。
相比去年,本次赛事的“朋友圈”更大,川渝两地17支队伍,68位选手参赛,其中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小将。
四川内江甜城队队员潘瑞良,是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上的一名家具商,即将迎来60岁生日。“双城‘村TT’,圆了我参加大型乒乓赛事的梦想。”他说。而四川泸州善池队的队员均为90后及00后青年。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乡村同样如此,参赛者既有扛着锄头的种粮老把式,也有站在三尺讲台的乡村老师,还有仍在校园的学生,双城“村TT”为他们提供了追逐梦想的舞台。
趣味性更足
“杀南北”、土家玩牛等趣味活动欢乐不断
两天热火朝天的比赛,也点燃了场边观众的热情。组委会提前为他们安排了一场名为“杀南北”的趣味赛,吸引现场24位乒乓球爱好者参赛。
尽管这些选手击球动作不太标准,但几乎每次“过招”都能引来观众欢呼助威。最终,东队获得“杀南北”趣味赛事冠军,6位队员也获得主办方送出的特色莼菜“奖杯”。
趣味赛事间隙,石柱县三河镇玩牛队也来到比赛现场,为现场热烈氛围添了一把“火”。“土家玩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一人扮演放牛人,另外两人穿上牛身道具扮演耕牛,其他人员为锣鼓手。舞台上,玩牛队队长余长英即兴唱起了“啰儿调”为比赛助兴,13岁的“放牛娃”曾宇桁指引着两头“耕牛”表演吃草、打滚,滑稽的动作让观众笑声不断。
乒乓球国际级裁判严小波是本次赛事的裁判长,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乡土文化活动与比赛结合,让双城“村TT”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消费热情高
借比赛促消费,农产品卖爆农家乐满员
场内看比赛,场外逛展会。观赛之余,观众们还能在场外的农产品展销区买到石柱特色农产品。
方启琼是光明村跃进组村民,她在展台上摆放了黄精面、黄精酒、黄精茶等黄精深加工产品。“这次比赛我特意带来了中益乡的黄精产品,比赛还没开始就卖出去几袋黄精面。”她说。
全兴村官心组村民章宗方带来了手工麻花。“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土家族人会在节日期间吃麻花庆祝节日。”章宗方说,头天晚上她做的几斤麻花,比赛当天还不够卖,有些球员还在她这里预订了几十斤。
平坝村双洞组村民杨远菊则带来了夏布产品,她的展台上摆放着几只憨态可掬的夏布白虎。“白虎是我们土家族人的精神图腾,我们将这一元素与荣昌夏布结合,制作出夏布白虎这一文创产品,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体验土家族的文化魅力。”杨远菊说。
除此之外,展销会上还有辣椒、莼菜、黄连、土家腊排骨等数十种石柱农特产品,一些参赛区县也“晒”出当地特色美食,让观众一饱口福。
本次比赛期间,所有参赛球员都住在中益乡的农家乐内。在距离赛场不远的“谭哥农庄”农家乐,老板谭地华一头扎进厨房里,马不停蹄准备着腊猪蹄、黄精炖鸡、梅菜扣肉等特色农家菜。“2019客栈”农家乐老板董洪英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就开始打扫房间。这次比赛,20多名参赛球员塞满了她家的农家乐。
“太阳出来啰嘿,喜洋洋啰郎啰……”比赛结束后,中益乡举行了篝火晚会。草坪上,参赛队员与村民手牵手,跟随音乐再次跳起摆手舞。
以烟火气点燃消费,以乡土味促进发展。比赛虽已落幕,但赛事的余热还未消散,双城“村TT”将继续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流量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