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潼南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幼儿园

  5月9日,孟夏时节,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中有湿润的气息。

  一大早,上和镇中心幼儿园门口(以下称“上和幼儿园”)十分热闹,家长们牵着孩子陆续到园,目送孩子入园后,他们还能赶个集、买个菜,再回家干活儿。“幼儿园离家近还是好,既能把娃娃照顾好,也不耽误家里干活。”家长们聊着天,往回走。

  潼南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标准建设幼儿园所。

  2017年,依托潼南区教委提出的“‘四个一批’解难题之镇街独立一批”路径,上和幼儿园独立建制。7年时间,潼南区已独立19所附属园。全区公办幼儿园达到58所,独立公办园增加到29所,实现每个建制镇都有1所独立公办园。

  这既是潼南区幼儿园数量上的变化,也是该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走深落实的具象化表达。单用公办园数来衡量潼南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或许有些“单薄”。这几年,潼南区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啃下很多“硬骨头”,真正实现让更多孩子享受普惠学前教育,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园。

  环境创设

  从文化中汲取生长的力量

  空间,作为教育的承载体,在师生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潼南区各幼儿园以园本文化为基石,将其融入环境创设,让环境成为孩子们感知文化的窗口。

  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中心幼儿园。

  上和幼儿园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位于上和镇街中心,前有涪江水,后有魁星山。和美自然风光与淳朴人文环境孕育出幼儿园以“和·美”为核心的园校特色文化。

  学校大门左侧,一条40米长的通道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打造的‘和·美’时光文化长廊。希望发挥空间育人的作用,以环境浸润滋养心灵。长廊左侧是幼儿园发展历程,右侧是校园文化橱窗。一米二以下的墙面用来给孩子们创设了创意绘画墙、科普小装置、生活常识互动小游戏。”上和幼儿园园长陈明涛介绍,“每天早晨,师生会穿过文化通道。一边走一边回顾办园历程,理解‘上善若水 和而不同’的办园理念,‘一切有益于儿童’的办园宗旨,谨记‘向上是一种美丽’的办园园训,由此开启向上的一天。”

  不同主题的功能室成为孩子们自由生长的小天地。

  文化长廊的左边是三间相邻的功能室。以“培养做自然的小伙伴、生活的小主人、中国的小公民”为育人目标,幼儿园打造出这三间主题功能室,里面有长势正好的蘑菇、造型各异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拓印画……在空间里,一树一果、一沙一石让幼儿园的文化理念变得可“触摸”;文化又如养料,滋养幼儿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反哺空间不断“生长”。

  同为乡镇幼儿园的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称为“双江幼儿园”)地理位置更为特殊,处于双江古镇中心位置的它与古镇融为一体。

  2019年,通过考试成功“上岸”的伍苗拖着行李箱,离开老家重庆市开州区来到潼南区双江镇。站在幼儿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当时很震惊,从来没见过办在景区里的幼儿园,也没想到过!”回忆起与幼儿园的“初见”,伍苗依旧惊叹。

  双江古镇因猴溪、浮溪如玉带环腰而得名,两面绿水蜿蜒,四周青山环绕。“学校位居古镇核心地带,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整个校舍为一进四重木建筑结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双江幼儿园园长李静介绍。

  古镇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有“邮政局大院”(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等古民居20余座,被誉为“全国罕见的清代民居群”。除文物、古迹众多外,这里还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杨尚昆、杨闇公均出生于此。

  双江幼儿园为幼儿开辟一片古色古香的休闲之地。

  双江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深挖古镇在地文化,将建筑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融入园区空间打造,让孩子们能够在高耸的斗拱下感叹匠人们的卓越智慧,在木梁、门窗旁临摹精美的雕花;在红色故事角讲述杨闇公等英烈的动人故事;在民俗走廊感受古镇的戏曲文化;在美食作坊做麻花、打凉粉……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李静表示:“从2019年幼儿园独立建制时,我来到双江幼儿园。这5年时间里,幼儿园的空间场地变化是最大的,场地越来越宽敞,办园条件越来越好。这确实得益于潼南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幼儿园打造温馨的活动场所,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近年来,潼南区教育系统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强化经费保障。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蒋俊介绍:“潼南区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全区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在幼儿园公用经费由财政足额拨付、‘两教一保’由财政买单的基础上,全额返还保教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三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争取专项债9000万元。”

 课程建构

  从地域中链接丰厚的资源

  “野餐的时候,我没带食物,同学都给我分享;我也喜欢和朋友比赛整理书包,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老师也会带我们去玩蹦蹦床,还会带我们看小金鱼。”重庆市潼南区潼樾府幼儿园(以下称“潼樾府幼儿园”)的钱霖霏小朋友分享道。

  “我最期待在幼儿园和伙伴们一起画画,我喜欢画小动物和公主,也喜欢骑学校的平衡车。”重庆市潼南区同诚天悦幼儿园(以下称“同诚天悦幼儿园”)赵易童小朋友介绍着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全区积极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

  骑平衡车、玩沙子、照料小金鱼……游戏化课程将幼儿园变成孩子们的“大型玩具”,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背后,离不开潼南区开展幼儿素质教育改革,推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培养幼儿“喜生活”“爱运动”“乐学习”“趣游戏”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潼南区看来,各幼儿园要深入践行自主游戏理念,结合地区实际开发培育本土自主游戏品牌,播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幼儿身心、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围绕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大领域,以“悦”文化为基石,同诚天悦幼儿园构建“悦动”课程,并配套打造创意美工“悦创吧”、自然生态“悦探苑”、动感沙水“悦玩园”等活动空间。

  聚焦家长关心的幼小衔接问题,同诚天悦幼儿园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始年级两手抓,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形成幼小双向衔接模式。同诚天悦幼儿园园长李雪琴介绍,幼儿园与对口小学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针对同一主题分别进行公开课展示,共同优化课程内容。幼儿园还组织毕业班级走进小学,帮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活。

在“品格教育”滋养下,孩子们有序参加校园活动。

  潼樾府幼儿园秉持“品润生命,育见未来”的办园理念,扎根儿童品格教育,构建园本品格教育课程体系。“在做人、做事、共处三个维度下,凝练出友爱、秩序、抗挫等30项重要品格。一月一主题,在一日活动中浸润品格的培养。”潼樾府幼儿园园长邓小芳介绍,在品格教育的落地实践中,幼儿园还定期开展品格家长课堂,创新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在家园共育中锻造品格。

  潼樾府幼儿园学生家长反馈:“幼儿园持续开展品格课程,我们家娃娃变化很大。书包知道自己收拾整理,物品能够有序归类,遇到困难也更加懂得坚持。”

  涪江穿城而过,孕育了潼南的山山水水、花草果木,而这些地域资源,也成为滋养幼儿成长的“天然养分”。

  链接涪江与魁星山自然资源,上和幼儿园开发蘑菇种植、泥沙雕塑、多彩卵石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滋养下自然生长。“我在学校和朋友一起打篮球,我们还一起种蘑菇、做蘑菇汤。在学校还可以玩沙子、画石头,每天来幼儿园都很快乐。”6岁的黄子芯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幼儿园各班以竞选的方式推选幼儿组建“小主人委员会”,设立“卫生小达人”“文明礼仪礼小标兵”等。让幼儿穿上“工作装”,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幼儿们通过搭建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

  地处古镇的双江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三五幼儿围坐一起,用纸杯搭建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也能嗅到甜而不腻的手工麻花香,听到婉转悠扬的戏曲声……秉承“传承古镇遗风,根植红色基因,润育时代新人”的办园理念,双江幼儿园形成以“戏曲”“美食”“建筑”“家风”“红色”五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底蕴、古镇资源、伟人故居、手工麻花作坊、凉粉作坊等资源让幼儿身临其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我和朋友们用纸杯子搭公主住的‘城堡’,还喜欢一起玩手指游戏。”希希谈起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课程,十分开心。

  团队培养

  从管理中生成向上的活力

  2022年秋天,作为小区配套园的潼樾府幼儿园开园招生,不到两年,12个教学班级已经满员,不仅满足小区住户入园需求,同时其影响力还向周边辐射。

  一所幼儿园,如何从零开始,获得周边老百姓认可?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26年的邓小芳园长总结出一套“宝典”。

  潼樾府幼儿园常态化教师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保育水平。

  “既给要求,也教方法。”邓小芳坦言,只给要求不教方法这条路不适合带新团队。“换位思考”“动线图思维”“清单管理”与“闭环思维”这四个关键词,则是邓小芳教给团队老师的“方法论”。

  结合6S管理理念,潼樾府幼儿园将“清单管理”融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从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六要素出发,不仅抓学校管理,也抓教师能力提升,更抓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每个职位都有一份‘清单’,注明工作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即使是新教师,拿到‘清单’就能明白工作内容及路径。实现幼儿园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潼樾府幼儿园德育主任陈丹介绍。

  此外,潼樾府幼儿园应用数字技术,使用德耕教育平台赋能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可供教师、家长每天上传幼儿日常,生成专属成长档案。”陈丹表示,平台链接网络海量学前教育资源,能满足日常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后跟踪服务所需,将教师琐碎繁复的工作集约化,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有效促进家园沟通。这帮助她从繁杂的工作中厘清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如今,已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园长助理。

  双江幼儿园教师开展集体教研。

  在潼南,像陈丹这样在实践中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教师不在少数。

  双江幼儿园新老教师比例各占一半,为了双向互补、协同向上,新老教师“1对1结对”,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同时反哺老教师专业理论。5年过去,伍苗已从一位遇事焦虑的“小白”变成能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

  “各类区级、市级相关比赛,我都会积极参加。以赛促练,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上和幼儿园教师姜慧玲在比赛中,完成了新手教师到成熟教师的“华丽转身”;

  王姝又在书香世家中长大,成为幼师是她的理想。在同诚天悦幼儿园,依托“师徒结对”新教师成长路径,王姝又跟随“师傅”学习经验,短短一年,从新手教师成长为年级组长。“我们一学期至少保证4至8次培训。除此之外,区教委会组织新教师、骨干教师等开展各级培训。”园长李雪琴介绍。

  强教必先强师。潼南教育系统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幼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也为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构建“3+4+5”培训模式,潼南区联合区内外名校、名师、名家3类培训资源,针对入职培训、骨干培训、园长培训、全员培训4个类别,构建国培、市培、区培、片培、园培5级幼教培训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教师5年轮训全覆盖。目前,通过实施人才引进项目,依靠定向培养、公开招聘、转岗培训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幼儿园师资,潼南区在编教师从2017年的154人增加至684人,已有市级骨干18名、区级骨干161名。

  正如潼樾府幼儿园园长邓小芳所说:“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教师个人组成小团队,小团队又汇聚成大团队,托举着潼南一个又一个幼儿健康成长。

  让每个家庭在幼儿入学问题上“省时省力又省心”,让每个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到优质园。“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潼南教育系统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今年4月,潼南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市级过程督导反馈会上,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蒋俊对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

  接下来,潼南教育系统将坚持把“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摆在突出位置,将用好公办园、改好附属园、整好民办园,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育教育质量,确保早日成功创建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何珊珊 王亭羽)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