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为无声者发声 保障聋哑人法律权益

  2024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一直以来,重庆市聚焦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通过摸底数、解难题、办实事,促进基础工作更扎实、团队建设更专业、人才培养更多维、解决问题更高效,不断提升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努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培养“法律+手语”专门人才

  5月17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重庆市沙坪坝磁建村社区,为社区听力障碍者表演手语情景剧,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知识。4月15日,“法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携手复旦大学普法团队,为内蒙古、四川等地16所特教学校的听障学生同步开展线上手语普法活动。

  据了解,“法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是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实验班学生既懂法律又会手语,能够直接为听力障碍者提供法律服务。2020年11月以来,该校已累计培养“法律+手语”专门人才118名,开展线上线下手语普法活动60余场,累计受益人数近6万人次。

  “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做好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缓解专业力量不足问题。”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张伟表示,“现阶段,手语普法的基础任务应当是帮助听障群体厘清自身权利义务并掌握权益维护基本方式。”

  组建“聋哑人”法律援助团队

  近日,重庆市丰都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求助者。她焦急地打着手语,想要表达自已的诉求。工作人员及时联系法律援助手语翻译库的王老师,在无声的环境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并当日指派聋哑人法律援助律师团律师提供服务。

  重庆市人大代表周进源介绍:“聋哑人由于生理缺陷、教育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或被利用参与犯罪,普通法律援助律师无法正常地和受援的聋哑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了很多阻碍,致使一些案件事实很难查清。”

  为此,重庆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在认真采纳人大代表建议的基础上,以满足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供给力度。2023年6月至今,通过公开招募方式,从历年承办过聋哑人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满意度高的专职律师中,遴选组建270人的“重庆市聋哑人法律援助律师团”;从特殊教育学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单位,遴选组建108人的“重庆市聋哑人法律援助手语翻译库”。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和积淀,一支经验丰富、业务专业的“聋哑人”法律援助服务团队正逐步成型,通过为聋哑群体提供法律咨询、精准普法、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不断满足聋哑人的综合法律需求。

  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审查流程

  5月10日起,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重庆市“渝快办”“救助通”服务平台同步上线了法律援助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在线核对功能。聋哑人等困难群众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在线签署授权书、委托民政部门核对家庭经济状况,无需提供证明材料。

  重庆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规定,聋哑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申请法律援助不受事项范围限制。申请人可以就近向市内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或者线上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跨行政区域调配相关律师、手语翻译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数据显示,2023年6月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代理、辩护案件4004件,其中聋哑人法律援助案件475件。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