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改陈后正式对外开放。连续两天,到三峡博物馆参观人数都达到核定承载量。
改陈后的《壮丽三峡》展厅有哪些亮点?到博物馆能看什么?昨日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5月19日8点30分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下称“三峡博物馆”)门前热闹非凡,尽管还有30分钟才开门,已有很多游客在排队。
“昨天的人太多,我们没有预约到门票,只预约到了今天的。”从成都来重庆旅游的赵世川说,他8点赶到三峡博物馆时,就有人在排队了。
“从9点到12点,我们在里面待了整整3个小时,还觉得意犹未尽!”西安游客廖雨然告诉记者,她对历史很感兴趣,这次出差来重庆,刚好遇上三峡博物馆新版《壮丽三峡》展厅对外开放,让她有了更加了解巴渝历史文化的机会。
“开展当天,上午下着大雨,但游客们的热情依旧不减,在博物馆门前打着伞有序排队。这让我们很是感动。”三峡博物馆的一名负责人说,“虽然我们两天没有休息,早上要提前到岗,下班后还要加班,但看到这么多游客热情高涨地走入博物馆,我们再累再苦也值得。”
镇馆之宝一次看个够
《壮丽三峡》是三峡博物馆的代表性展览。自2005年开馆以来,常年对外开放,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年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2023年1月,三峡博物馆再次启动改陈工作。
新展以“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的视角构建展陈体系。展示内容紧扣“壮丽”二字,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部分为基本构架,打造自然、人文内容兼具的综合性全场景式展览。
整个展览共使用文物展品321件/套(703单件),其中一级文物37件/套,珍贵文物占比约50%,展品更新率达60%。
三峡博物馆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中的六件是新展的亮点。这六件镇馆之宝分别是:旧石器时代“巫山人”左下颌骨化石、商三羊铜尊、战国铜虎钮錞于、战国铜鸟形尊、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汉代景云碑。
据介绍,巫山猿人左下颌骨化石于1985年发现于巫山龙骨坡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三羊铜尊是巴人在商文化影响下制造的一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1980年出土于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战国虎钮錞于是战国晚期巴人作品,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以白虎图腾装饰,通体完整,音质优良,被誉为“錞于王”。
市民何田国参观后非常激动,他说自己今年51岁了,还是第一次看到6件“宝贝”,“特别震撼、特别惊讶,开阔了眼界,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人数连续达到高峰
新版《壮丽三峡》深受游客和市民青睐。“这两天,我们全员上班,累得不可开交。”上述负责人表示,连续两天,到三峡博物馆参观人数都达到核定承载量。
其实,博物馆热并不只有这一两天,而是一直持续升温。2023年,全国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
重庆博物馆成绩也喜人。2023年,重庆全市124家博物馆保持正常开放,平均开放时间310天,共接待观众380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全年免费接待观众3263.6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9.86%。
2023年,全市博物馆陈列总数为914个。展示教育成果方面,2023年全市博物馆共推出展览914个,开展线下社教活动12127场次,同比分别增长16.9%、64.5%。
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其中,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杨闇公杨尚昆旧居陈列馆成功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至此我市一级博物馆数量由5家增至7家。
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