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迎来行政帮扶专家,推动县医院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重庆市巫溪县,是重庆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区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根据中组部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要求,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璧山区人民医院)第二批“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进驻巫溪县人民医院。作为驻点帮扶医疗队一员的黄国梅,一年来毫无保留“传、帮、带、教”,见证了巫溪县人民医院的蜕变。
“365条”助力帮扶医院达到国家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黄国梅是以行政帮扶专家身份进入帮扶医疗队的。担任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医务部分级诊疗办公室负责人前,黄国梅曾在临床一线工作八年,有三年临床科室管理经验以及三年三甲医院评审筹备经验。她的到来,为巫溪县人民医院的三级医院创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帮扶期间,黄国梅协同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梳理三级医院评审医疗条款365条。指导条款及指标解读100余条。对自评为0分的条款,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38条。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4月,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核准,巫溪县人民医院级别设置调整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
“1+3+N”培养弟子规范帮扶医院管理流程
罗晓宛是巫溪县人民医院医务部干事,对于医疗质量管理,她心中一直存在很多疑问,“以前外出学习,最多三五天,只能学个皮毛。”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外派专家团队的到来,给了罗晓宛这些区县医务管理人员得到专家持续全方位指导的机会。
指导徒弟陈雨进行医疗质量督察。
璧山团队的专家结合巫溪县域内实际需求,制定了导师制“1+3+N”培养细则,即一个导师带领三个徒弟,每个徒弟至少学会一项新技术或卫生适宜技术。医务科的刘超、陈雨、罗晓宛正式成为黄国梅徒弟。
近一年来,在黄国梅的指导下,罗晓宛积极修订技术管理流程和文件,让巫溪医院医疗技术的审核和准入更加规范、标准。刘超和陈雨两位徒弟也分别掌握了医院等级创建和国考等数据指标的梳理和提高方法,搭建起巫溪医院医疗质量督导体系。
临时党支部组织医疗队 把专家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巫溪县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组团式”帮扶临时党支部于2023年年底成立,组织安排黄国梅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巫溪属于山区,山路蜿蜒,出行不便导致老人很少出门,非常容易晕车。在医院,有临时支部党员发现很多山里的老人用橘子皮盖着口鼻坐车来看病,以减轻晕车带来的不适。发现这一现象后,支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黄国梅说道:“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医院管理和技术水平,给医院升级,这些看似是结果,其实只是手段,服务这里的老百姓,给他们提供健康保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党建统一了思路,开展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医院,要把队伍拉出去,把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随后,临时党支部与医务科联动,组建由帮扶团队专家和科室医生组成的医疗队,给出行不便的农村老人带去义诊和健康咨询、健康宣教等服务。
据悉,临时党支部成员包含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和重庆市人民医院的党员,支部的成立,专家团队基层宣教,极大地提高了“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凝聚力。(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