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文化故事丨张坤琨:没想过会成为一名摄影师
2024年03月20日 11: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3月20日电(李海岚 蒋希)桥、山水、灯火,交融碰撞呈现在一张图片中会产生什么火花?找好角度,耐心等待恰到好处的光影,举着相机,按下快门,摄影师张坤琨所拍出来的图片不是简单地定格,更具有画作的质感。

  在重庆摄影圈,无人不晓张坤琨。近年来,重庆很多出圈走红的影像作品背后,总能看见张坤琨的名字,“拍哪儿火哪儿”似乎成为他身上特殊的锦鲤属性。

  “走红”是锦鲤运气,还是实力所向?当你在欣赏张坤琨作品的同时,认真翻阅他每一个作品的配文,或许会得到答案。

  拍摄《绿韵之城》时,他写“山外有山、城上是城,绿韵之城,流淌在山涧的音符”,打破了人们对重庆钢筋水泥的刻板印象;拍摄长江索道时,他写“长江索道就像一首反复重播的乐曲,来回穿梭于岁月长河之间,静静地看着人们爱过和恨过”,用一个摄影师的视角赋予了长江索道不一样的味道;拍摄重庆立体交通时,他写“空中俯瞰城市繁华,山水之城层上有层”,让人们看见了这座城日常却又独特的一面……

  张坤琨是这样一位摄影师,在拍摄家乡重庆的时候,他举起的不仅仅是相机,也是一颗让人从无法忽视到强烈共鸣的炙热之心。

摄影师张坤琨。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

  人们追溯一个人的成功,总爱谈起他的小时候。

  小时候的张坤琨,确实与摄影有着难得的缘分。1982年,张坤琨出生的前一年,为了记录他的成长过程,父亲买了家里的第一台胶片相机。这让张坤琨从小就有了接触影像的机会。

  在张坤琨的童年时光里,记忆最深刻的不是与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场景,而是小小的他背着这台相机走遍家附近,用对摄影懵懂的理解与喜爱,拍下一张张儿时的照片。如今这些照片还保存在张坤琨的家中,每次翻出这些珍贵的照片,他都能回想起那段纯真的时光。

立体重庆,金色画卷。新华网发(张坤琨 摄)

  2000年,18岁的张坤琨被四川美术学院录取,从重庆一个三线兵工企业来到重庆黄桷坪,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精进自己所学的专业,在黄桷坪上学的四年时光里,他开始尝试拍摄重庆,希望以这种方式获得更多与美术、与设计有关的灵感。

  那个时期,摄影对于张坤琨来说,还不能称之为梦想,只是他用爱好获取素材的一种方式。用张坤琨自己的话说,“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

  大学毕业后,张坤琨从事过很多行业,有过很多种身份,平面设计师、美术指导、设计总监……这些工作不仅与他的美术专业息息相关,也与摄影有着关联,“那时摄影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那段没有“摄影师”身份的岁月里,张坤琨依旧保持着摄影的习惯,拍摄了大量与重庆有关的影像作品。也正是这段工作与爱好不断交融的经历,让张坤琨开始觉得“摄影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也让他明确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

灿若星辰洪崖洞。新华网发(张坤琨 摄)

  很长一段时间拍摄重庆是孤独的

  “或许你没来过重庆,但你一定看过他拍的山城。”重庆当地媒体曾这样评价张坤琨。

  细数张坤琨这些年拍摄的作品,大部分镜头都对准了家乡重庆。洪崖洞、长江索道、轨道环线海棠溪车站、鹅公岩立交……张坤琨镜头下的重庆,有着多样的风格,立体魔幻、赛博朋克、温暖怀旧、诗意浪漫……无论他表达的是怎样的重庆,都带着属于张坤琨的“摄影感”,那是一种“重庆刚被发现的美”,真实又新鲜。

  一次次走心地发现,一次次炙热地表达,一次次突然地走红……张坤琨以“摄影师”身份带火了重庆很多地方,可以说在重庆“网红”城市的形成中贡献了不可忽视的摄影力量。

寸滩港之夜。新华网发(张坤琨 摄)

  为何坚持不懈地拍摄和挖掘重庆“网红”的一面?

  “2010年左右,在网上搜索重庆有关的图片非常有限。”张坤琨说。那个时期还没有“城市风光摄影师”这个定义与标签,大家都热衷于人像摄影,很少有摄影师专注地拍摄城市风光。

  在张坤琨看来,重庆是一座自来火的城市,其与生俱来的特质很适合摄影创作。“重庆城市两江环绕、依山就势的格局,以及现代都市与市井烟火气并存的特色吸引我不断地去发现。”自此,张坤琨走上了记录重庆城市风光的摄影之路。

  “那时候我拍摄了很多关于重庆的照片,我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在做这件事,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孤独的。”张坤琨说,“后面我才发现,其实有一群人也在用摄影的方式热爱着重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做同样的事。”

星灿山城。新华网发(张坤琨 摄)

  事实证明,张坤琨的选择没有错。他在摄影上的审美与重庆这座城市很搭,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要表达的情绪,对于重庆那种执着而炙热的赞美。

  看他拍摄的璀璨夜景,忍不住发出和他一样的感叹,“这样的重庆夜景,即使看过无数次,依然会惊讶”;看他镜头下车水马龙的山城,也会产生与他同样的感触,“时间的河,静静地流淌在山城的每个角落,这是骄阳伴我里充满电影感的重庆,也是我们永远深爱的故乡”;随着他镜头里的轨道列车向前,也会有他“我会用尽全力奔向你,就算遥远也一定能抵达”的共鸣……

  摄影是张坤琨与重庆对话的方式,而影像是张坤琨情感表达的窗口。张坤琨通过摄影描绘出他心中的重庆,记录下他观察到的城市变化。“直到我穿梭、寻觅,用相机追逐这座城市的时候,才发现重庆赋予摄影师的万千可能。最终,不是我们改变重庆,而是重庆成就了我们。”张坤琨说。

封桥迎客。新华网发(张坤琨 摄)

  全职摄影是人生里艰难的抉择

  如果要用一件事情来表达张坤琨对摄影的热爱,那一定是35岁那年他选择辞职做全职摄影。

  在有家庭和孩子的35岁辞掉稳定的工作,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张坤琨说。即便如此,他还是任性了一次。“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不应该天天坐在办公室里,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就这样,张坤琨又一次走出来了。与18岁那个从家里走进城市求学的少年不同,这一次35岁的张坤琨从舒适的写字楼走向了他钟爱的摄影世界,没有疑惑,只有坚定。

  “摄影是很折磨人的,但又让人上瘾。”没有了繁杂的工作,张坤琨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摄影,他的人生仿佛完全沉浸在了摄影这一壶浓烈的酒里,过程让他乐在其中,作品令观众回味无穷。

摄影时的张坤琨。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可当赞美和掌声如海浪般向他涌来时,他却用了“粗糙”两字评价以往的作品。“我拍了特别多的图片,有95%都在硬盘里没有发出来,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图片可能是我拍了几年之后才发的。”张坤琨说,“摄影师的作品一定要高于生活,没有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点,就还要继续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就是张坤琨对于摄影的态度与追求:摄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要不断地折磨自己,要展现出作品最好的一面。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几年前我们拍出很多好看的图片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现在用同样的视角去拍同样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大家已经看腻了。”张坤琨认为,摄影师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更多地方式让大家看见并记住,用独特地影像去定义城市。

在摄影路上不断前行地张坤琨。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谁道青山行不尽,更向深山深处行。今年张坤琨41岁,是他全职摄影的第六年,从他对摄影的侃侃而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摄影热爱如初,不曾后悔。他说,会把视频作为未来追逐的方向,“视频比图片更生动,也更有深度,更适合时代的传播。”

  而在城市风光摄影的同时,也会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比起发现更多的“网红”之地,“如果我们能用影像去改变某个人的生活,那也是一种力量,或许更有意义。”

编辑: 李海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