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416”“33618”——这组“密码”何解?
2024年03月18日 20:2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3月18日电(李元元 韩梦霖)三月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春意盎然,涌动着创新的活力。位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紧张忙碌地开展各项实验。

  作为第一家投入运行的重庆实验室,金凤实验室是重庆市近年来布局打造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服务全市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目前,实验室已经引进科研团队40个,建成时空组学平台、纳米合成平台、智慧病理平台等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8个。从实验室输出的一项项科研成果,正成为重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洪亮团队利用AI技术,成功开发了国内首款全参数AI成药性预测平台,开辟了“AI制药”的产业新赛道。“通过AI大数据模型,在系统中输入药物分子式,几秒之内就能测出160多项指标,极大缩短了药物研发时间。”团队负责人介绍。

  “到2025年,金凤实验室要基本建成精准诊断产业创新‘策源地’。”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表示。

金凤实验室内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实验。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416”——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重庆正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提速提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通过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创资源向产业集聚。”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介绍。

  除了布局建设金凤实验室等4个重庆实验室,重庆还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重庆还在积极创建轻金属、卫星互联网应用、页岩气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在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布局企业牵头、产学研协同的17个技术创新中心。

  “科学研究会发现新的疾病或者掌握疾病的演进机制,只要掌握一项诊疗新技术,特别是靶向开发一款新药,都会爆炸式催生一个未来的‘新星’产业,无中生有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徐辉表示。

  近年来,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国之重器”背后,都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在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厅,有一款看似普通却“大有来头”的隔音隔热棉毡材料。

再升科技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测试。新华网 马天龙 摄

  “这就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正在使用的专用超细玻璃纤维,俗称‘飞机棉’,可广泛应用在飞机机舱、船舶高铁等对隔音隔热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再升科技副总经理杨金明介绍。这款材料曾被外国企业垄断,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从原材料配方到工艺设计,再升科技已将材料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2023年,重庆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的科技专项中,有80%的技术需求来自于科技型领军企业,70%的市级财政资金投向了企业。

  截至2023年底,重庆已培育科技型企业5.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65家。伴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超级数智汽车平台SDA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支撑了重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内的生产线。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33618”——

  加速构建高能级现代制造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正给中国的制造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能。

  作为制造业重镇,近年来重庆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加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过去一年,巴渝大地上数字车间、智慧工厂蓬勃兴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新产业快速增长,生物制造、前沿材料研制加速布局,高能级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正加速形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制造业集群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走进近期投用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数字化组装线上,一台台机械手臂不断舞动,依次完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环节。据介绍,该工厂按照“汽车产业大脑”理念打造,通过应用物联网、5G、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工厂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运用行业首创的质量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100%质量监测追溯;在满负荷状态下,总装车间最快可实现每30秒下线一台新车。

  当前,重庆正以集群化、全链条思路推进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完善产业生态。目前全市已集聚16家新能源整车企业、2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多个新兴品牌加速崛起,一批中高端新能源车型上市热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表示,只有及时地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不能只靠科研人员‘百米跑冲刺’,更要依靠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在科研端、生产端和应用端打通关键环节,靠大家更多的“接力跑”,为新技术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史浩飞说。

图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N种可能——

  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是重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近日,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一架塞斯纳-172型载人飞机腾空而起,以1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四川自贡方向飞去,开启了全国首条跨省低空目视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今后,川渝双方将协作开辟低空目视飞行航线。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跨省低空目视航线就像是在低空修了一条跨省“高速公路”,随着低空飞行开放,将直接推动航空器制造、检测等产业发展,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低空物流、空中的士、空中巡查等创新服务有望逐渐兴起。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低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两江新区前瞻性布局了通用航空“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的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场景、新业态、新范式。目前,两江新区已获批全国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无人机产业领域,具备了丰鸟无人机、亿飞无人机、哈工大氢动力无人机等产业基础。

  两江航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如今,市民可乘坐固定翼飞机从通用机场起飞俯瞰城市美景,其带来的低空旅游体验可满足高品质文旅消费需求。随着系列支持举措加速推出,‘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如何进一步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塑造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动能新优势?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建议,接下来重庆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升发展新产业、抢占新赛道,构建可接替、可持续的产业新动能;培育集聚新要素,提升对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吸附能力;提升数字新基建,迭代升级‘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发展新布局,打造国家级产业备份基地、资源储备基地,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打造重庆都市圈新的战略增长极。”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