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 迎龙创新港乘势而起正当时

迎龙创新港 摄/郭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 摄/郭旭

2023广阳湾脑与智能科学会议举行

  核心提示

  2023年12月26日,第二届“迎龙创新港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迎龙创新港落下帷幕,吸引全国各地共109个项目参赛;就在此前3天,2023广阳湾四链融合发展圆桌会召开,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内外高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共16个;同在当月,重庆邮电大学校友创业汇2023年年会暨智能物联网发展论坛也在迎龙创新港启幕,重庆诺亚大陆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

  华灯璀璨、高朋满座,人才加速聚集、企业纷至沓来已渐成迎龙创新港的常态。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如果要评选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的“人气王”,一定非迎龙创新港莫属。

  当前,重庆正处于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的关键期,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积极抢抓机遇,以迎龙创新港为战略平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助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建设绿色低碳科创高地。

  目前,科创新城已聚集数百家科创企业、数百名科研骨干、上千名高校研究生,迎龙创新港乘势而起正当时。

  紧抓机遇科创新城华丽转身

  发展是硬道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发展双重战略机遇,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从2021年底开始谋划迎龙创新港项目。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全区决定将迎龙原有的国际商贸城和医药城进行功能定位调整,以迎龙创新港作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智创”内核、成渝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想要让迎龙创新港项目的蓝图规划落实落地,绝不是敲锣打鼓、动动嘴皮就能实现的。为此,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拿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助推迎龙创新港蓄势腾飞。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制定《迎龙创新港提质增效建设方案》,依托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三大创新平台,实施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脑科学与大健康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能造峰三项行动。

  着力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开通从轨道交通6号线长生桥站至迎龙创新港的1308路公交车,满足迎龙创新港内入驻项目、企业人员的交通出行需求,新增配套体育设施、充电桩等配套惠企设施,提升迎龙创新港生活配套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通过靠前服务、全流程服务等方式,持续助力迎龙创新港企业做大做强。比如,迎龙创新港为入驻企业人才提供便宜、舒适的居住空间,已有中国环科院西南分院(重庆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及企业数百名员工申请入住。

  从沉寂暗淡的传统商贸空城,到生机盎然的科创新城,眼下,重获新生的迎龙创新港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科创资源聚集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一座面向未来的科创新城,迎龙创新港想要全面崛起,加速汇聚科创资源是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精心筹谋的一招“先手棋”。但对于科创资源的落地,并非“捡到篮子都是菜”,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以搭建重量级科创平台为“主阵地”,给自己划出了重点。

  提质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B6、B7栋规划4.6万平方米实验载体已建成投用,与四川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脑与类脑科学实验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共建实验室“蓝翡翠实验室”揭牌成立,“觉醒睡眠与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已争取到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专项资金,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联合申报项目“从系统角度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干预”入选2024重庆市“科卫联合”资助项目。

  大手笔谋划建设广阳湾实验室,已初步构建“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全链条绿色低碳创新体系,谋划多维度投入及产出机制……

  随着优质科创平台矩阵的加速成型,科创人才汇聚也在迎龙创新港呈现水到渠成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已经组建起以蒲慕明院士为主任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吸引1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驻;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正着力为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新增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2人,省部级8人,高层次人才250人,创新人才2000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实现建成投用,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实训、实践和科普活动共计173场,共计13028人次,已和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共同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开园运营,南岸区委党校迎龙创新港校区揭牌启用,引入重庆猴哥儿人才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30家,已开展26场活动,累计培训人数3.4万人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眼下,迎龙创新港正持续增强科创资源的“虹吸效益”,释放科技创新的“外溢效应”,不断拓展人才链、创新链,全面提升广阳湾科技创新浓度,进一步打响广阳湾“智创”招牌,加快融入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能

  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脑与类脑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控股的子公司,也是首批入驻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的企业,业务涵盖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医疗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精准诊疗产品开发与应用等。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是世界首台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脑控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国际空白,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首台(套)核心技术装备,领先美国同类产品3年。

  不过,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非个案。当前,依托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园建设,迎龙创新港已经签约新辉润光学仪器、吉立辉生物科技等企业7家,在谈镁伽机器人、立方体科学计算机等企业10余家,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正加速崛起。

  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迎龙创新港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立足现有存量资源,结合迎龙创新港生态本底,围绕“一产业一园区一平台”,在迎龙创新港重点布局软件信息服务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导入人力资源服务等科创业态,片区已注册企业900余家,入驻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等企业60余户。

  在软件信息服务业领域,迎龙创新港迎龙医药城片区已落户网络安全产业园、京东创新中心2个产业运营项目,其中网络安全产业园已入驻密码及网络安全骨干企业13家,京东创新中心引进生态企业24家。

  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迎龙创新港推进重庆市绿色智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展了重点行业多路径碳减排技术研发等重点研发工作,吸引数鲜云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竹春阳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绿色低碳企业签约落地。

  “目前,以软件信息服务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相关上下游企业正逐步形成集聚效应,迎龙创新港产业链正加速补齐。”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迎龙创新港将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新兴产业密度,进一步壮大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产业力量,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经开区提供)

编辑:葛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