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万容:擦亮“民营经济”“千年荣昌”两张金名片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荣昌

  新华网重庆1月20日电(刘磊)“2024年,荣昌将持续叫响‘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塑造‘千年荣昌’城市名片,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荣昌。”近日,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万容在接受新华网2024重庆两会系列访谈时表示。

  2023年是现代化新荣昌开局第一年,荣昌区明确了现代化新荣昌建设“6666”工作思路,提出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1+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55”科技创新体系等具体任务,全年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税收收入增长19.9%。

  同时,荣昌区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提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招商引资突破等“六大专项行动”,优化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引进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102个项目开工、52个项目投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8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

  “2023年荣昌区还新增民营经营主体1.2万户,‘123456’营商环境品牌成为最亮丽的发展名片。”万容介绍,1即“一家人”,来了就是一家人;2即“两手抓”,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3即“三个尊重”,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4即“四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5即“五商”,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6即“六不要”,不要把自己当官、不要对企业说“不”、不要当“二传手”、不要事不关己、不要“本本主义”、不要夹杂个人私利。

  在荣昌区,“123456”营商环境品牌的打造正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万容介绍,目前荣昌区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78899”的格局——即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99%的经营主体均由民营企业创造,撑起了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梁。

  “接下来,荣昌区还将持续营造‘123456’营商环境品牌。”万容表示,力争到2027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提高至85%。民营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万户,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达到350户,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区。

  荣昌区不仅是一方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热土,也是一座文化厚重之城,距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建县已有1266年历史。

  “去年,我们塑造‘千年荣昌’城市名片,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把握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平安稳定‘六个着力点’,举办10余场106项‘千年荣昌’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大型品牌赛事及群众赛事100多次。”万容介绍,荣昌正将“人气”转化为“财气”,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增长18%、11.1%、15.3%、13.1%。

  万容表示,下一步,荣昌区将持续擦亮“千年荣昌”城市名片,以“千年荣昌”历史文化为主线,举办迎春年货节、元宵节、五一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持续丰富“千年荣昌”品牌内涵,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好“创新牌”、做好“+文章”,支持品牌建设、产业联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荣昌区将重点抓好“一都三城”建设,以“中国西部陶瓷之都”壮大陶瓷产业集群,推动安陶小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非遗体验之城”搭建非遗活化利用平台,举办荣昌陶、荣昌折扇、荣昌夏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以“运动健康之城”发展体育赛事经济,精心组织各类品牌赛事,擦亮“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名片;以“美食休闲之城”塑造优质美食文化名片,打造荣昌传统特色美食承载高地等四大高地,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展现荣昌作为。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