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以融合发展为抓手 准确解锁文旅“流量密码”

  “太震撼了,世界级的夜景,世界级的山水,世界级的城市……值得反复‘刷’。”1月3日,旅游达人“三七”在自媒体号发了一则元旦假期打卡重庆的短视频,很快流量数据就超过了5万。

  今年元旦假期,超77万人次的游客在重庆“过夜”,同比增长82.4%;超187万人次的游客进入重庆纳入统计的封闭式旅游景区,同比增长270.9%……重庆,稳居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

  接下来,重庆如何进一步展现文旅行业的价值和颜值?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跃升,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表示,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势头不错:获“文华大奖”等文艺大奖45项,实现国家级文艺奖项全覆盖;建成公共图书馆42个、文化馆41个、博物馆13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万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率均位列西部第一;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6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7个,预计2023年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过夜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80%……

  “文旅‘热’,也要‘冷’思考。目前,我市文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冉华章坦言,比如文化服务重“线下”轻“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通数字化场馆服务的不足1%;艺术原创能力不强,近5年来市级文艺院团推出的舞台艺术重点作品中,本市编剧、导演、舞美的作品占比分别仅为38%、33%、38%;文化产业有进步缺突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产值1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不到100家;文旅消费“流量”大“留量”小,过夜游客占比低,人均消费不高等。

  冉华章表示,接下来,我市文旅系统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融合发展为抓手,准确解锁文旅流量密码,力争到2027年,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均达到5%,文化强市、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具体举措包括——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强化数字文化建设,上线更多便民应用。到2027年,力争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000平方米。

  围绕重要节点,打造一批艺术精品。到2027年,力争推出文艺精品100部,获得国家文艺大奖15个。

  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到2027年,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石窟寺文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破解文化产业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在主城都市区建设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时尚消费集聚区,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建成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带。到2027年,力争规上文化企业达1500家。

  擦亮山水都市、长江三峡等文化和旅游名片,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核心景区为“珠”、精品线路为“链”,串珠成链,建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到2027年,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达1100元。

  加强文旅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等,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到2027年,力争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国际开放度有序扩大,重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之一。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