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江访谈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青年人才需要老师辈的科学家跟他们一起成长
2023年12月17日 17:05 来源: 新华网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领导研究团队在细胞凋亡机制、蛋白质受控膜内水解、前体信使RNA剪接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5年通过冷冻电镜显微学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解析了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2017年首次解析了人源剪接体结构,2020年首次解析了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曾获2003年国际蛋白质学会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0年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201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2017年未来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新华网:施院士您好,听说此次是您第一次来重庆,来之前您对重庆之行有什么期待?来后对重庆印象怎样?您如何评价重庆这座城市?

  施一公:我觉得重庆处处洋溢着浪漫,这种浪漫是一种美。比如说城市的街道、立交桥、公路,甚至是它的整个城市的风貌,这个设计都很浪漫。重庆有很好的高校,有重庆大学、有重庆医科大学、有西南大学,有很多很好的高校,也有很多人才,是一个集聚人才的地方。重庆这样一个浪漫的城市,特别适合人才在这发展。它的浪漫会给人才更好的科学研究的创新力,更好的奇思妙想,给所有人更好的机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新华网:重庆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也正在成为各类人才青睐的热土。您对重庆培养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有何建议?

  施一公:我本来想提的建议,重庆已经在做了。重庆这样一座城市,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业基础,很好的发展环境,很好的人才基地。但是重庆需要做的是更上一层楼,在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个更加耀眼的吸引人才的城市,进一步推动重庆成为高科技的城市,成为不仅是可以让大家放松身心、享受浪漫环境,也在科技上能引领中国、引领世界的城市。

  新华网:对于青年科研人员来说,要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您有哪些期望和建议?

  施一公:青年人才成长最希望的是得到支持。如果在科技界的话,他们需要有经费的支持,需要有环境的支持,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会忽略的就是他们希望有一些资深的人才,作为他们的老师一样给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回到一开始说的那一点,那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年轻人才,你也需要有一批人才在这做后盾,把这个土壤滋润起来,就像是一个更加丰厚、更加肥美的土壤,可以让小苗子长得更快,树木变成参天大树更快一点。再总结一下的话,就是青年人才需要经费,需要环境,需要老师辈的科学家来支持他们成长,跟他们一起成长。

编辑: 李海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