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536件

  12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重庆知识产权法庭自2021年6月16日揭牌成立以来,切实履行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536件,其中,民事案件13505件,行政案件19件,刑事案件12件。审结13114件,其中,民事案件13088件,行政案件15件,刑事案件11件。

  据介绍,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的重要抓手,主动吸纳多元化解力量参与诉前诉中案件调解。自成立以来,调解及引导当事人和解、撤诉案件4000余件,调撤率达30%以上;带动1800余件案件实现诉前调解和息诉处理,助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在诉前调解过程中,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通过专业释法,引导被告认知侵权行为,尊重法律事实;通过利益分析,引导原告权衡利弊,从时间成本、效益成本等多角度出发做出理性选择。如在涉一直播行业某头部企业侵害商标权纠纷系列案中,引导被告认知侵权行为性质、劝导原告合理评估维权成本收益,促成被告自愿赔偿17万元。

  同时,及时采取行为保全、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措施,加快纠纷化解进程。如在一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中,2天内高效保全被告安装盗版软件的70多台电脑及相关证据,被告主动提出调解方案,最终推动双方依法有序开展合作。结合侵权人侵权行为频率维度及违法所得,多次沟通分析经营收益及诉讼成本,组织当事人参照共通事实、赔偿标准等化解平行案件、潜在纠纷,促成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整体化解。

  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将多元解纷贯穿于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全过程中,引进多元解纷力量,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的解纷“矩阵”,共同促成纠纷化解。不仅如此,重庆知识产权法庭还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通过规范引领、司法建议、法治宣传、风险提示等形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注重发挥示范效应,将庭审、文书、典型案例、裁判规则作为载体,界定市场主体行为边界、引导市场交易规范开展。围绕工业软件、地理标志产品等领域的软件著作权侵权、地理标志商标侵权等问题,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6份,推动产业合规机制的健全。(韩梦霖)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