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阳:做实食品产业聚链强链稳链“大文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云阳统筹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作为全县“十链产业·千亿制造”的重点支柱产业,突出融合为先、品牌驱动、严管压舱,千方百计做实食品产业聚链强链稳链这篇“大文章”。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云阳县《聚焦“融、品、严” 做好食品产业聚链强链稳链“大文章”》被评为2023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案例,是我市唯一入选案例的区县。

  坚持融合为先

  推动食品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

  重庆市全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大米和白酒生产、销售的一家小微企业。2020年下半年,在广州做生意的王德全、王德双兄弟回乡创业。兄弟俩在大阳镇鸡鸣村承包了1100亩耕地种水稻,准备种产销一体化路子。

  “这条路怎样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合法?营业执照怎么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怎么办理?”兄弟俩遇到了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县市场监管局主动介入,指导兄弟俩通过“渝快办”在线申办营业执照,同时现场指导他们做好选址布局、厂房设计、制度建设等前期工作。2022年3月17日,重庆市全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现场核查,成功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

  企业的生产问题解决了,但是销售渠道又成了王德全心中的一块石头。2022年6月中旬,王德全给南溪市场监管所负责人打电话:“我们公司的大米想进商超,但对方让我们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我们联系外省商家,他们说小作坊要备案。我担心到外省销售会被查处。”

  “各地关于小作坊的地方法规有所不同,小作坊食品进大中型商超方面存在一定阻力。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帮助企业提档升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李林介绍,于是他们邀请专家对该公司原料查验、过程关键控制环节、实验室设计装修、出厂检验必备仪器设备及使用等“一对一”培训考核,帮助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清单等。

  2022年7月1日,该公司全面完成厂房硬件升级、人员配备、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试制产品检验等工作,向县市场监管局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7月5日公司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核查,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此后,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点对点”帮扶指导下,该公司又取得了白酒小作坊登记证,公司利用大米加工产生的碎米等副产物作为原料,酿造白酒,有效延伸了产业链。

  坚持品牌驱动

  激发食品产业内生动力,强链壮群

  又是一年菊花香。眼下,位于盘龙街道的三峡阳菊生态园内,300多个品种的菊花竞相开放,各色秋菊争奇斗艳,缤纷夺目,市民游客徜徉其间,尽享秋日美好。

  作为一家以菊花全产业链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有机菊花种植、精深加工和销售。从一朵小小的菊花华丽蜕变,三峡阳菊已经成为了一个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我们建立了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菊花产业链,还让现代农业产业园变成了景区,实现品牌全面发展。”云阳县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雪梅介绍道。

  目前,云阳县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中药原料、菊花饮品、菊花饼为代表的快消品、菊花用品四大系列产品,年加工三峡阳菊干花超2000吨,并先后获得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有机食品认证,获得中国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及美国FDA认证,产品远销北美、新加坡、韩国等地,年产值超2亿元。

  三峡阳菊品牌化发展是云阳县食品产业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阳“土特产”的潜力不断被挖掘,这些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品质提升等一系列举措,为产品发展赋能增效,让优质农业品牌“立起来、亮起来、强起来”,既推动了乡村的产业发展,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云阳县已建立重庆市首批、云阳首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正在进一步延展商标品牌服务触角。全县食品及农产品主体注册商标占全县注册商标总量的32.2%,“云阳红橙”“云阳乌天麻”“云阳小茴”等地理标志商标和“三峡云菊”“三峡云海”“宏霖食品”等马德里商标差异化培育,助力产业发展呈现地域特色品牌效应。

  坚持严管压舱

  构建食品产业共治体系,稳链固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头等大事。通过科技赋能,云阳使“后厨”成为了可视、可感、可知的“透明厨房”。

  在云阳县实验中学监控室,通过监控,学校厨房的食材品质、卫生状况、实际操作等都一目了然。同时为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县市场监管局不定时抽查全县各学校食堂内的食品购买、留样、加工、出售等各个环节,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可见、可感、可知。”学校有关负责人朱长清介绍,目前,学校接入了“重庆阳光食品”APP,借助“AI识别”系统,他们的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师生也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科技加持让消费者可知、可感,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也更有力度。在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I识别”喊话,让食品安全实现“云监管”。

  “通过‘AI 识别’,可以对厨房加工操作画面进行智能识别,提取从业人员未佩戴口罩、未穿戴工作服、加工区域出现有害生物等风险画面,并在系统内进行风险预警,实现全天 24小时的值守。”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科长刘祖海介绍,依托“重庆阳光食品”APP,全县95%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入驻,建成了“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厨房1100余户,实现“一老一小”、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全覆盖。

  下一步,云阳将继续全面提升县域食品安全监管和餐饮服务水平,借助科技优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示范引领推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服务助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婷)

编辑: 曹妤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