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阻隔了一切联系,大巴车骤转急刹,
远不可及的烟雨青山慢慢接近,变得清晰,逐渐可触,
当青绿色的江水抢夺我们的视线时,
落地感才猛然袭入大脑,
鞍子镇小学,就要到了。
造山运动赋予彭水青山层峦叠嶂,
乌江与郁江源源不断地打磨着轮廓,
但只有造物主的力量是往往不够的,
于是生命的能量蓬勃在彭水大地,万木丛生。
江南烟雨的细腻柔美和三苗大地的奇雄险峻交融缠绕,
正如期待着与童真的相遇,
又对未知充满着迷茫的矛盾心情交织在我们心头,
这样矛盾的心情何时消失早已记不清楚,
情绪难以捕捉的特点总是在回忆中才会被发觉,
不过幸好,还有文字记录着一切。
现在也将这些分享给你。
第一次
是开始,是结束,
是故事的注脚,是故事本身。
每个人的记事簿都会为
“第一次”留下位置,我们也不例外。
天津大学学生杨宗文琪
01 “小朋友带领下的文化传承
今天我们组和西建大的同学们合作完成了上午的支教课程,我们两个高校的同学们与鞍子镇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小小建筑师”与“环保小课堂”两堂课的学习。大家和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小朋友运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拼接自己手里的乐高,分别创造出不同的建筑模型。短暂休息后,我们与鞍子镇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苗歌苗舞的学习,大家积极参与到当地苗歌苗舞的学习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当地苗族的生活方式及习俗。
今天的活动让作为建筑学子的我们利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带领小朋友们去探索建筑,传递建筑之美。同时在小朋友的带领下学习苗歌苗舞又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杨宗文琪
天津大学学生王瀚
02 “仿佛时间回到了以前”
第一次去苗寨,接触苗族的小朋友。小朋友一开始有点腼腆,但是慢慢放开了,还是很简单纯粹。校园里景色很美,大山靠着操场,孩子们朗朗的歌声,大人友善的微笑,确实能感受到这个地方与民族的热情。 苗族古歌的老师,高亢的歌声,仿佛时间回到了以前。在苦难中迁徙的民族,但是歌声能听出他们的苦中作乐。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也是能忆苦思甜,希望能把他们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王瀚
天津大学学生冯佳艺
03 “我的记忆永远为她留着位置”
重庆这个城市的有趣听闻已久,但是重庆附近的彭水却是第一次听说。最近两天走进了彭水,了解了苗族的文化,历史,医学等等,了解了蚩尤的传奇故事,参观了鞍子苗寨等苗族传统建筑,对苗族这个少数民族从陌生到渐渐熟悉。
到鞍子小学支教,向孩子们科普建筑小知识,跟着村民、老师和孩子们学习苗歌和苗舞,被孩子们的纯真质朴和村民的热情打动。同时也感叹孩子们上学的不容易,有些小孩子甚至需要花两三个小时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来。
深入大山里的小乡村,感谢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斐然,极大改善了村民的住房和生活设施,但是不可否认,村子里依然有许多需要建设的地方。如今大城市越来越繁华,人的娱乐活动场所越来越丰富,但是村子里的人们是缺少这类场所的,村里的建筑大多只满足了使用功能,但是从生活品质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在未来能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发一份光。——冯佳艺
触动
蝴蝶只是轻轻扇动翅膀
心灵的大山便迎来了震动
天津大学学生范凡
01 “她有一双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睛”
今天去到了彭水鞍子镇小学校,在这里给孩子们上了两堂课。
小学校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进到教室里面的时候,一张张纯稚可爱的脸回过头来,眼睛都亮晶晶的。当说到小朋友们来选老师时,一个穿黄色条纹衣服的小朋友紧紧抱住了我。她叫倩颖。
倩颖有点内向,但是不失活泼。说到她心目中想要的房子,她说“是个正方形的,前面有很大的院坝,可以种花。我们生活在那里。”很简单的回答,但这就是小朋友心中想要的建筑。
拿到纸笔,要把房子画下来。她有点紧张,迟迟不会下笔,我便鼓励她说随便画,想画什么画什么便是。于是她画了一个方型的房子,有一个门、烟囱和坡屋顶,坡屋顶上还有方格的瓦片。她又画了一个小花园,我帮她画了花朵在里面。后面我们用乐高积木帮她把房子搭了出来。她懵懂又认真,眼睛亮晶晶地拿着乐高房子问我们可不可以把她带回家。她宝贝似的把积木盒子放在了袋子里,小小的人提了大大的袋子向教室外面走出去。
一堂小小的课,如果可以为小朋友带来建筑的概念、发掘他们内心对建筑的热爱,那是令我们最快乐不过的了。
倩颖每天早上要步行两小时从家到学校,下午再步行两小时从学校到家。乡村振兴与支教仍然需要,无数个小倩颖眼里的光需要我们去守护。凯德小小建筑师项目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希望在今后可以让更多的乡村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大山中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范凡
02 “仿佛生命摁了重播键”
天津大学学生段泓如
曾经总被这样训话:“我小时候天天翻过好几个山头去上学,你现在这样的条件更要好好学习”,长辈们总是用他们的早已蒙尘的过去逼问着我常常懈怠的向学之心,可是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少年,这样困难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我没理由再靠着他们的话语忧心忡忡地回望过去。
今天活动在鞍子镇小学,用乐高做教具为他们搭建色彩缤纷的小模型,玩这样的小玩具是我在他们一样大年纪的平常。但离开学校的时候,看见一个学生手里紧紧地攥着搭好的乐高,似乎这件东西、这样的经历比我认为的对他们而言更不平常。
于我不平常的是,在坐巴士离开学校有一段距离的路上,还看见他们零零散散地迈着自己小小的步伐,驾轻就熟地沿山路向自己的家走去。就像是长辈的过去在我面前按下了重播键,可是这无非是他们每天上学最平常的事之一。
我们的平常,他们的平常,为彼此带来了不平常。可能他们求学的机会有限,可能他们只有很少的人能真正走出群山。那么我们更应该聚焦在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为他们提供在本地求学时感受更有质量的生活环境的可能性场所,让他们在山中的这一角,感受到外界生活的多种可能。——段泓如
乌托邦
支教的一切构造起一座城堡
容纳着我们这群成年人
做“乌托邦”式的美梦
天津大学学生郑泽祺
01 “记忆深处永远为他留着位置”
谈谈镇里的孩子,水汽氤氲的彭水秘境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今天见到的小孩子简直是天使,又乖又可爱,课堂上走到他们附近,他们会奶声奶气地喊:“大哥哥,帮我画一下。”被人喊老师,被这么多小孩子需要,真的很令我开心。尤其是当我带的小孩子。他会因为跟不上大家的进度抹眼泪,也会在拍照时看着自己的“杰作”鼓起小肉脸在镜头前露出腼腆的微笑。贴在他身边教学的时候,看着他的小手,慢慢地画出一条一条色彩斑斓的线,简直心都化了。
喜欢课间休息,小孩卉动的朝气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我是他们跃动青春的见证者。
只是今天一转头,迎上一位小孩腼腆的目光,眼神里掩饰不住想与我说话的渴望,我忍不住开口打破了沉默。
“怎么了?”
“大哥哥,你今天什么时候走啊?可以再多呆一天陪我拼积木吗?”
于是二十一岁的我短暂地成为了这个孩子童年的参与者。 "拼积木"不会永远保存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但我的记忆永远为它留着位置。——郑泽祺
02 “共遇一场夏日的山雨”
天津大学学生朱祥楠
前往鞍子的路上,望着车窗外雾雨弥漫的群山与乌江。“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走进教室,一时恍惚,仿佛记忆中似曾相识。不知为何,疏离感已消去了大半。
小朋友们稚嫩的热情更是深深感染了我。当他们拿起纸笔,在大朋友们的指导下画出心中想要的建筑,一笔一画中满是童稚的认真。
下一个环节要用乐高积木拼出自己心中的房子,我和范同学一起帮倩颖小朋友拼积木。略显简单的“正方形的房子,前面有一个院坝”,却满含着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我帮她垒上一层层的围墙,用积木拼起小小的沙发与楼梯。看着小朋友开心的笑脸,天真而认真,眼中闪着亮盈盈的喜悦。
下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唱娇阿依,学跳踩花山。高亢激昂的歌,活泼奔放的舞,仿佛在其中看到了古老民族千年淬炼出的明亮的豁达。
结束后,倩颖小朋友回过头,远远向我们挥了挥手。我用力挥着手告别,转身走向大巴车,小朋友转身走进重重山路——她的家离学校很远,两小时的路程。
我希望大山的孩子们,都能够被点亮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希望这山路十八弯,最终通向的目的地是更美好的明天。
与鞍子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但很难忘。就像夏日的山雨一样,倏尔雨止后,百花百草,更加明媚。——朱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