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安全无小事。一滴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饮用水源地如何保护,每一滴水又要经过怎样严格的检验程序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今天,新华网为你揭秘。
嗨,大家好,我是一滴饮用水,我的家在饮用水源地。在重庆,我和同伴们共同居住在1512个集中式水源保护地。
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家有专职守护人24小时守护。
除了保证我们的外围居住环境,每个月还有“水医生”帮我们检查身体哟。
每年,我们需要完成29-109项检查,确保能一直保持健健康康哒。
当然啦,在水源地的时候,我的名字叫“原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哦。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如何从原水变成饮用水的呢?
首先,我需要经过管道进入水厂。进入水厂后,我将开始一段脱胎换骨的神奇旅程,旅程的核心只有四个字:消毒净化。
在净化的过程中,水厂先会在水中加入混凝剂,把水里的各种杂质混凝聚合成大颗粒,以便沉淀。
混凝完后,就要留给时间去施展“魔法”,通常消耗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让已经凝聚起来的杂质聚合体沉到水池底部,这样水就初步变清了。
经过混凝和沉淀,水质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改变,但难免会有些漏网之鱼,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进行“沙滤”,清除没有凝聚起来的小杂质,甚至是肉眼看不见的杂质。
沙滤过后还有一步,就是使用消毒剂对水中的细菌、微生物进行“灭杀”。
消毒完成后,会有“水医生”再次对我进行体检,如果水质达标,我就会通过水管进入到千家万户啦。
对了,偷偷告诉你,告别水厂的我,与进入水厂时相比,水质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哦。
而这,并不是我旅行的终点,接下来的日子,或许我会再次回到江河里,只要人们需要我,我就会再次闪亮登场。
这就是我——“一滴饮用水”的安全之旅。
(编导:陈 雨 摄影、剪辑:耿骏宇 配音:刘文静)